各期雜誌 - 第 12 期

新政府要救經濟 又要能守護社會正義

圖文:文 /林騰鷂

 

「2008年攝於德國幕尼黑大學旁的勝利門」

台灣經濟研究院在一月二十五日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將今年GDP成長率從1.84%下修至1.57%,為國內研究機構最悲觀者。台灣經濟研究院憂心,在五二0前因處於新舊政府交接期,但全球經濟瞬息萬變,若這段空窗期,國際經濟出現重大異變,台灣經濟恐將出現「霸王寒流」,造成景氣的全面急凍。

由於經濟面臨嚴峻情勢,二0一六年將全面執政的民進黨政府,一定要跳脫過去國民黨政府所一貫採取的短期財經措施,而要改弦易轍的,採取常久的法制措施,特別是要針對不合時宜、不公不義,卻會抑制經濟、投資動能的法制,全面檢討並加以迅速改正,才能守護社會正義,又能救經濟!

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趙文衡副研究員,日前在平面媒體所發表的專論指出,台灣實質固定資本形成毛額由二00八年至二0一四年只成長12.2%,遠不如實質GDP成長的22.5%。若再分析其內容,則可以發現,在投資部門中,民間部門的投資仍然強勁成長20.4%(年複合成長率為3.14%),幾乎趕上GDP的成長。這期間民間部門實質固定投資由2兆3394億,增加至2兆8168億,增加額度高達4774億。又以二0一五年來觀察,前三季民間投資實質成長達2%,表現甚至優於整體GDP的成長。

但政府投資從二00八年至二0一四年間,則衰退了16.3%。二00八年實質政府投資為5448億,至二0一四年則降低至4559億,減少889億。其中以營造建設減少632億金額最多,研發投資期間也減少30億。在公共部門中,除了政府投資外,公營企業的投資也減少了100億。由此可知,台灣的投資問題不在企業而在政府。政府投資不增反減,反映每年度國家預算錯誤配置的問題。

因為從二00八年至二0一四年間,各級政府歲出增加12.9%,其中社會福利支出成長40.5%,而經濟發展支出則反向減少7.7%。社會福利占政府總歲出比例由二00八年的15.7%,增加至二0一四年的19.6%,為成長最高的項目。經濟發展支出比例則由18.4%降低至15.1%,為減少最多的項目。在社會褔利支出大幅成長下,相對的排擠了經濟發展之支出,導致政府公共建設投資之減少。

因此,民進黨政府要救經濟,應該改正不義法制所發放的社會福利支出,才能有財源,擴大公共建設,增加內需動能!而首先要檢討並迅速改正的,是眾所周知的,軍公教年金法制。在年前,多數平面媒體即曾報導,軍人退撫基金收支嚴重失衡,最快恐於民國一0八年破產。又根據最新的退撫精算報告,下一個會破產的是公校教師退撫基金,將於民國一一七年破產,而公務人員退撫基金,恐約於民國一一九年破產。面對此一嚴峻情勢,民進黨政府不能再像國民黨政府那樣的推託遲延,而必須採取斷然的法制措施,將軍公教補貼18%利息之退休年金,馬上降為8%以下,並將退休所得替代率,比照歐美先進國家,降至70%以下。如此,每年將可為國庫省下千億元,以強化公共投資動能!

其次,要檢討並迅速改正的是,非常不義的儲蓄法制。民國五十年代,為累積國內投資資金不足而制定,但卻早已不合時宜的獎勵儲蓄法制,必須加以檢討改正!特別是《所得稅法》第十七條第一項第二款第三目,27萬元儲蓄所得扣除免計稅額規定之廢止。因為,以當前的低利率環境,利息要達到27萬元,約要存1,500多萬元的存款,但有這麼多存款的人,已算是高所得,若還可扣抵免稅,則對那些每月領取22K,還要繳稅之勞動薪資所得者,實在是非常的不公義!

行政院主計總處在去年六月初甫完成的預測指出,在儲蓄成長、投資動能不足的影響下,去年超額儲蓄率將由去年的10.46%,大幅跳升至15.52%,創下民國七十七年以來的新高。超額儲蓄率向來是衡量一國閒置資金是否過多的重要指標,一般而言,4%、5%還算適當,但我國近年來已升至10%以上,已屬偏高,去年預測又高達15.52%,實在是嚴重警訊。立法院應立即將上述儲蓄所得扣除免計稅額之規定廢止,這除可讓更多有錢人繳稅,增加國家稅收之外,並可大幅降低超額儲蓄率,增加投資動能,進而促進經濟成長。

除了上述的兩大不義法制之外,沒有排富機制的老人福利法制、假農津貼法制、不良的房地產法制,及不正的資本利得法制等,均有許多檢討改正的空間。深信,透過這些不義法制之檢討改正,必可為社會提供較高的消費意願,較多的投資動能,而使經濟獲得挽救,而社會正義也能獲得守護!(作者為東海大學法律系退休教授,曾任行政院經建會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