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雜誌 - 第 14 期

黃秦渂的禮儀人生

圖文:文 /劉東皋

 

在台灣,「禮儀」兩個字已有很長一段時間被誤用,十幾、二十年來,女性學習禮儀,多指學習如何當一名模特兒的儀態;近幾年來,四處可見的「禮儀公司」,則指的是殯葬服務,而不是教導女性學習禮儀的行業。

原名「黃怡菁」的黃秦渂,在幾度歷經人生波折起伏,經一位姓名學老師的指點,而改了名字。二十年前,她以黃怡菁之名創設台中市國際禮儀美學協會時,大概也沒有想到,「禮儀」這兩個字近幾年來會被如此誤用。

 

  • 禮儀應與修為相結合

不過,不論「禮儀」如何被誤用,黃秦渂對禮儀的推廣,不但不改初衷;而且,如今在禮儀的教學上,更不斷的昇華到「道」的境界。這與她近幾年來接觸慈濟證嚴上人,有很大的關係。

黃秦渂從學習禮儀,到推廣禮儀,經歷過一段人生的波折起伏與機緣。自小被父母捧在手心,年輕時就學習舞蹈、服裝設計、插花等美有關的藝能;但對她而言,那些都是怡情養性的休閒。

在三十二歲遭逢婚變前,她從沒有想過,會以這些休閒才藝,做為自己重新站起來的專業技能。

成為單親媽媽那年,黃秦渂曾試圖找一份工作,但當時在外一般行政工作的月薪僅一萬餘元,她知道無法僅靠在外上班養活自己和孩子,因此,除了教插花、為人送花外,也開始自行採購一些精品服飾、高檔保養品、化粧品等,賣給一些共同上課學習的同學及朋友。二十多年前,台中還少有精品店,她常跑台北、國外,為有需要的朋友、客戶提供這些貨品,如此才勉強度過那段最愁困的日子,並重新再站了起來。

日子在忙碌中匆匆而過。就在那段時間,黃秦渂立下目標,要取得各種專業證照與執照,以成為各領域中真正的專業人士。除了重新將自己過去視為休閒娛樂的藝能,如插花、服裝設計等,拿出來當謀生工具外,也再次投入各項專業的學習,包括美姿美儀、東西方不同的插花班、押花、有氧舞蹈、英日語等,甚至包括自我潛能開發課程。

為了培養個人專業的那許多課程,當年學費都很昂貴。光是為了到台北學習美姿美儀,就花了一百萬元,其中有一半是花在飛機往返的交通及所需配備上。潛能課程也花了好幾十萬元;插花班如另有聘請外國老師從國外來上課,光是報名費及材料費,又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但黃秦渂為了成就自己的專業,把努力工作賺來的錢,全部花在個人的學習上。這些學習過程,也讓黃秦渂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與毅力。

 

  • 成為禮儀名師     走出自己的人生路

四十歲時,黃秦渂終於走出了人生自己的路,也創設了台中市國際禮儀推廣協會。而走上禮儀教學,更為黃秦渂開了生命一扇亮麗光明的窗。

黃秦渂完成美姿禮儀的學習課程後一年多,便想自己開班教學生。那時她開班授課的課程,已包括插花、舞蹈及服裝設計等,但對如何教學生各項禮儀,卻沒有任何經驗。後來透過插花班的媽媽學員們,招集了她們的十個小朋友,從小朋友的禮儀開始教起。

第一次開班授課,她投入相當大的心力,也很感謝這些媽媽們的鼓勵支持。從此,禮儀成了黃秦渂人生另一個事業的高峰;在台中,她也幾乎成了禮儀的代名詞。

一九九七年創立台中國際禮儀美學協會之後,各大學、企業、社團等,只要想找人教禮儀,就會想到黃秦渂。設立時,她立下了協會的宗旨:「同心協力,推展禮儀,美化生活,淨化心靈,使台中市成為禮儀之城,讓社會成為禮儀之邦」。宗旨內容,一看就了解,與一般訓練模特兒的美姿美儀機構,完成是兩回事。

 

  • 教禮儀與慈濟結緣

她形容,因為自己出去教禮儀,行為態度必須合乎標準規範,不論到學校或企業,那些校長、教授、董事長、總經理等,都對她恭恭敬敬;有些企業老闆會派公司的賓士車來接她;在上完課後,甚至有公司董事長直接對坐在旁邊的老婆說:「妳要多跟人家黃老師學學啦」,讓她當下很尷尬,很怕對方老婆心裡在翻白眼。但當時,她的確是充滿成就感,也感到驕傲。有時不免會產生我慢心態,但她並沒有自覺到我慢的態度,,直到參與慈濟後,自覺到自己的缺陷,慢慢放下自我,個性相對比以往更親和,也獲得了許多新的友誼。

黃秦渂的母親曾經為了慈濟要蓋醫院,而捐獻一百萬元,也參與慈濟多項義賣公益活動,而成了慈濟的榮譽董事。媽媽有時會花好幾萬元買回慈濟義賣的複製畫,很開心的向黃秦渂展示自己買回的畫;黃秦渂就笑媽媽說,她買的是複製畫,是不是在外遇到金光黨了?但她媽媽樂此不疲,只當自己是在做善事。

雖然媽媽是慈濟人,但黃秦渂並沒有跟著媽媽去當慈濟人,直到開始在外教禮儀,有機會前往慈濟人文相關單位講授禮儀課程後,才真正成了慈濟人。

在接受培訓、擔任慈濟委員之前,黃秦渂在慈濟人文共教了八年的美姿禮儀課程;之後接受了兩年的培訓,才成為慈濟委員。自二00六、二00七年見習,二00八年授證為委員,至今參與慈濟也已十年。當時準備授證時,她聽說有些人認為她過於驕傲,而反對她的授證;她得知時,才感受到自己的個性需要大幅修正,學習真正的謙和。

最近這幾年,黃秦渂每月固定會回花蓮慈濟參加懿德日,除擔任慈濟大學的學生生活輔導志工外,同時參加志工早會,聆聽證嚴上人的宣法開示。幾年下來,她深深受到證嚴精神的感召。她認為,證嚴在行誼及智慧上,讓人敬佩。每回看證嚴行住之間,是最上乘的「禮儀」,自自然然地不疾不徐,端端正正;言談簡要明瞭,不出嗔恚誆語。

 

  • 聆聽上人宣法      感受禮儀真髓

黃秦渂自己親身接觸慈濟後,心靈也逐漸平靜安寧。尤其近幾年來每月都會有一天前花蓮親炙證嚴的身教與言教,讓她受到更多心靈上的洗滌;這兩、三年,她覺得個人的嗔恚心也在一點一滴漸漸釋放。去年七月最親愛的媽媽過世,她心頭本還有所怨歎:「為何媽媽不能再留下來,多愛我一些」?但透過內省放下,現在也不再怨了。

過去,她即告訴來學習禮儀的女孩子說,學禮儀,不只是在擺POSE,也不只是學習外在的「裝模作樣」,而是要從內在的人品發散出自然的儀禮。她一直強調,自己並非在教學生如何當一名模特兒,而是在教學生成為一位有教養與禮節的人。當上慈濟委員後,黃秦渂即常義務在慈濟講授茶道與美姿禮儀,並將證嚴所傳的法,融入在茶道與禮節課程中。

她說,佛法教人「修行」,就是要修正行為;她教導學生禮儀,也是在教導學生如何修正行為;只是佛法更注重內在的修行。她如今在外講授「禮儀」,就如同在自我修行,並以證嚴上人的宣法教人要修正行為。禮儀,成了黃秦渂的修行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