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雜誌 - 第 25 期

2019空污論壇 為提升空氣品質提建言

03_專題報導-2019空污論壇 為提升空氣品質提建言

文 / 劉東皋   

 

2019空污論壇 為提升空氣品質提建言

  台中空污與PM2.5濃度對中部人身體健康影響甚鉅,由於中火燃煤發電污染全球知名,台中空污問題就成為中部人最關心的議題之一。台灣環境公義協會與台灣PM2.5監測與控制產業發展協會於六月二十一、二十二日兩天,在台中烏日高鐵站旁集思台中新烏日會議中心舉辦「2019空污論壇」,邀集產官學界近百名與會。除了與談、座談的專家學者之外,兩日來並有三、四百位來賓聆聽,為空污防治改善提供建議。

  論壇首日,即邀請專業學者、環保署、台電等單位,針對如何改善空污策略提出看法。中國醫藥大學副教授楊禮豪及中央大學副教授鄭芳怡從整體空污能見度與空污品質的關係,進行說明。

  楊禮豪表示,能見度雖會因PM2.5的增加而不佳,但還是會受到其他縣浮粒子與空氣濕度所影響,並非因PM2.5的單一因素造成。從空氣品質的改善來看,鄭芳怡指出,根據資料分析,不論國內的空氣污染、或是境外污染源,已逐年有所改善。以2010至2017年的數據看,中國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達六成,氮化物排放也確有減少。

  • 空污品質逐漸改善 仍未達人民期望

  從PM2.5的年均值來看,雖然逐年遞減,但高屏空品區近幾年的PM2.5濃度改善效益,呈現較為趨緩的變化,鄭芳怡認為,改善策略,應針對不同天氣型態,訂定加嚴管制對象。例如,東北季風影響下,最嚴重的高屏區,應該管制其上風區,包括中部、雲嘉的污染源。然而,當轉為高壓迴流天氣型態時,則管制對象應以鄰近地區的污染源,為優先管控對象。不過,國內的PM2.5雖也降低,但主婦聯盟台中分會執行委員許心欣認為,境外污染的減少,對中南部的影響也降低,但也因此,政府更應認真對待本土污染的防治與減少。

  除針對大眾所關心的整體PM2.5減量趨勢與空污防治政策進行討論之外,並由台耘公司總經理戴逸群提出「工業界空污改善專案執行的困難與挑戰」、台電公司專業總工程師提出「環境保護白皮書及空品管理」、桃園市環保局專門委員蘇振昇提出「如何做好稽查工作」等專題報告。另對於鍋爐廢氣空污防制設備的最佳化設計,也進行專業探討。

  • 境外來源已降低 工廠和移動源仍需努力

  此外,台南市環保局長林淵淙特別提出「台南市PM2.5空污管制策略與創新作法」與現場環保各界分享。他指出,台南市的PM2.5空污來源,來自境外與外縣市,各占三成三,台南市本身也約三成三。依據近十年的數據顯示,台南在秋末及春初較差,夏季較佳。台南市針對環境背景負荷情況,將列管的公私場所九千多家、營建工地一萬一千餘處、機動車輛一百九十七萬多輛,以及加油站等交通源等,區分成九大頁向、五十項管制行動方案,一一落實,自103年至107年,每年增加藍天日數1%;到去年止,藍天日數已達全年的百分之七十六;並大幅減低空污紅害。

  論壇第二天,主要是針對移動污染源的改善策略等進行研討。包括「移動污染源的管制技術」、「新世代車輛技術發展」、「交通管理協助空污改善之思維」、「空污政策推動之商業誘因與產業發展」等議題。

  中央警察大學副教授李克聰提出以交通管理協助空污改善之報告指出,移動污染源中,汽機車為主要來源,排放污染中共包含23%的PM2.5細懸浮粒、50%的氮氧化物。由於私人運具過度使用、交通量大、能源效率低,加上塞車嚴重,空污難以有效改善。在交通策略上,宜採取汽機車輛使用減量、均勻車流與綠色運具的使用提升。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副所長黃新薰也指出,車輛排放對台灣境內PM2.5的濃度影響占27.5%,其中移動源柴油大貨車貢獻比例最高;因此,目前由環保署主力推動汰換及改善;其它車種則由環保署、經濟部與交通部共同努力推動。

  • 一棒接一棒 空污改善已具成效

  台灣環境公義協會理事長洪正中提出結論表示,全國PM2.5平均數已有下降,但仍無法達到民眾的期待;依學者提出的數據看,能見度受PM2.5、濕度、氣候因素皆有相關,PM2.5的濃度與能見度也不能劃為等號。不過,民眾仍期待看到更乾淨的天空,政府仍需要更努力達到民眾期望。

  洪正中認為,依據學者專專提出的數據,空污的改善確已逐年下降,這也顯示,長期空污的降低,是靠過去以來政府政策與民間共同努力、一棒接一棒而來,過去台中市長林佳龍時代團隊的付出,也應給予肯定。此次有來自產、官、學、研及環保團體的共同參與,有大家對環保及空污的重視與努力,也才有進一步的改善。他期望未來台中市府對空污防治政策,能再向前一步,讓PM2.5的濃度從每立方米20毫克更為降低,朝15毫克的目標邁進。

  洪正中特別提出,由於各國對於船舶進入各國領海20海哩前,因使用高級油品,不能繼續使用劣質油品以污染本國環境。但台灣港務局在這方面似乎仍沒有任何要求,以致輪船公司為了節省成本而繼續使用劣質油品駛入台灣碼頭;這一部分,中央應嚴格要求港務局落實執行,不能毫無作為;以避免船舶進入本國海域及碼頭時因使用劣質油品而污染自己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