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雜誌 - 第 27 期
第 27 期資訊
文章列表
2019年12月 第 27 期 : 選總統 誰比較不討厭?
- 正觀集
- 封面故事
- 中論
- 民主台灣與中華文化
- 選情觀察
- 市政瞭望
- 文化與生活
全面遏止社會上過度不義報償
文 /林騰鷂
平面媒體大幅報導,去年公司虧損,但仍發出高達千萬元董事酬金的公司共有七家,其中有四家是上櫃公司,包括康和證、益通、茂迪、逸達,三家上市公司是三商美邦人壽、大同及華豐。特別是三商美邦人壽去年虧損三億餘元,但仍發放高達3,120萬元董事酬金,被認為是最大的肥貓。這些都是不當公司治理,背離公司社會責任的過度不義報償!
由於商業主管機關的疏於監管,我國的「公」司幾已淪為「私」司!如在公司股東大會上,一些持股偏低的公司當權派,為了讓股東大會的出席股權數能達到開會門檻,以確保其權位,常以極高的現金,徵求委託書,俾能以其不到20%比率的持股,完全掌控董事席次,繼續把持公司經營權。而超過80%以上的投資大眾,則毫無監督置喙之餘地,祇能看著公司經營者姿意妄為、掏空舞弊。
立委曾銘宗今年五一勞動節時在立法院財委會質詢指出,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去年受僱者每月主要工作經常性收入統計,906.2萬名受僱者,月薪未滿3萬元的占33.3%,「老闆拿太多,員工拿太少」,曾銘宗舉例說,16家上市公司中,國巨董監酬勞1億多元,員工平均薪資僅90萬元,實在讓人看不下去!因此,單靠金管會公布上市櫃公司員工薪資情況,實在難以遏止上市櫃公司董監沒良心的自肥。
而在公設財團法人方面,如經濟部出資設立的39個財團法人,包括資策會、工研院、外貿協會等,其董事長、總經理的薪資及獎金,多遠高於經濟部長的18萬元。而在農業部旗下的26個捐助財團法人,除去水利會管轄的九個外,其餘的多數法人,業務收支才一百多萬元,大量政府補助金都「只是在服侍董事長」,完全背離行政職務倫理,及破壞權利義務應相符合的社會報償原理。立法院預算中心所提「109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整體評估報告」,更指出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直接或間接轉投資公司組織,有「難謂係達成公益目的所必要」,且有組織變革擴張並力求營利,業務性質雷同或有不經濟、以及安插民進黨親私人員之政府組織癌變腫脹災難!
公股民營事業方面,股價已低於票面價額的華航,董事會將獨立董事薪酬從5萬調到8萬元,幅度高達60%,與一般員工只加薪2%差距甚遠,在立法院遭質疑自肥。因依照中央政府《公股民營事業機構獨立董事薪酬標準》,公股民營事業一般獨立董事每月薪酬上限6萬元、常務獨立董事9萬元。對此,交通部政務次長王國材也證實,華航獨立董事薪酬的確不符合標準,會要求華航遵守標準。此外,也傳出高鐵獨董月薪高達15萬元,交通部遂要求改正,高鐵才調回原本標準的6萬元。這些都顯示,德國行政法上所謂「行政遁入私法」之禍害,已經在公股民營事業中,層出不窮!
又在私校財團法人方面,教育部不思修改私校法,加強憲法所規定對私校的監督,卻只修改《教育部組織法》,想要禁止曾擔任教育部、次長、主秘、司處長等官員,離職3年內轉任私校董事長、校長,扮演教育「門神」,領取雙薪的作為,也被輿論批為是掩耳盜鈴、緣木求魚的作法。因為,教育部次長、主秘、司處長只要不轉任私校董事長、校長,就可不受拘束,以致有些沒有學術著作的教育部首長,常被私校聘為「政治性」的講座教授、院長、主任秘書等,繼續淪為輿論所垢病的「雙薪肥猫」!
另外,在政治獻金法公布實施以後,政府對於政黨及參選人之選舉補助,卻未相對應的終止或減少,以致中央選舉委員會的預算,多非用於選舉,而是用來補助政治人物。特別是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在補貼立委當選人每票三十元之外,還要在立委的四年任期內,每年補貼其所屬政黨每票五十元,形成對新興小黨非常不利的,政治過度不義報償!
上述政治、教育,商業上的過度不義報償,已嚴重扭曲了有勞才有所得的社會價值信念,希望全民強力督促政府,加以全面性的遏止!(作者:林騰鷂/東海大學法律系退休教授)
選總統誰比較不討厭?
圖 / 檔案照片與網路截圖 文 /劉東皋
自從總統民選以來,台灣很少像這一次,是在選一個「比較不討厭」的總統。
去年九合一選舉,從「討厭蔡英文」、到「討厭民進黨」,加上韓國瑜在南部造形成一股韓流,讓民進黨遭逢完全執政以來最大的挫敗。原本,韓流確實振奮了國民黨支持者的心。但沒想到韓國瑜上任高雄市長才半年多的時間,在歷經國民黨總統初選的勝利不久,韓國瑜的支持度民調即每下愈況,從大贏蔡英文落到比蔡英文大為不如的境地。
- 「討厭民進黨」曾是最大黨
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大輸之後,蔡英文聲望極度低落,泛綠許多不滿蔡英文的聲音,紛有意推舉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參選二0二0總統;那時,討厭蔡英文的情緒依然高漲。然而,從年初蔡英文強硬抨擊中共主席習近平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以來,加上韓國瑜決定參加國民黨總統初選,「討厭」 的聲音,開始朝韓國瑜身上跑。直至國民黨總統初選結束,韓國瑜的支持度開始一路滑落;隨著韓國瑜在高雄的施政問題、住家及購屋問題,乃至於他 的常識和知識等問題一再被檢視,討厭韓國瑜的聲音愈來愈高。搞到最後,二0二0總統大選,兩大黨候選人當中,選民好像是在選一個比較不討厭的人,而不是選一個自己比較喜歡的人。
所謂討厭或喜歡,聽起來好像是一種情感或情緒反應,實際上,討厭或喜歡一個人,也是經過一番接觸、了解及評估後才形之於外的情感表現。例如,韓國瑜讓不少人討厭的特質在於,有時他的講話常流於低俗、或讓人感覺他的常識基礎不足、知識深度不夠、或他對自己所提出來的政策了解有限、周延性不佳;久而久之,讓不少所謂的知識藍、經濟藍、中間選民、年輕人,失去對他執政的信心度;有些人則討厭他的某些看似草包表現,並認為他早年的言行舉止有違善良風俗習慣、對他過去的酒色玩樂生活表現,則認為不足以為民表率。
然而,相較於韓國瑜,許多選民討厭蔡英文的情緒也不遑多讓。去年「討厭民進黨」及討厭蔡英文的風潮,其討厭的情緒則主要來自:台大校長拔管事件的延燒、民進黨強要任用吳音寧的任人唯私(與才能不符)、促轉會張天欽的東廠言論、一例一休政策的兩面不是人、狠砍軍公教年金卻又政策灑錢不手軟而被形容吃相難看、國家名器之任命讓許多民眾有派系分贓之感受、縣市長敗選者卻升居中央高位的「敗選者聯盟」遭人詬病,不尊重公投結果,又限縮公投機制,為廢核之意識堅持繼續保留燃煤發電而無視眾多先進國家之除煤趨勢,高喊司法人權卻引發拒絕陳同佳來台受審爭議,民進黨總統初選蔡英文對賴清德之舉也讓許多人覺得勝之不武,國安人員與華航內部涉及香菸走私逃稅卻說是「超買」,加上蔡英文博士論文事件處理既不明快,提出的未裝訂論文又讓人深感疑點重重;這種種事件延續至今,除了部分民進黨支持者與尚屬少不更事的一些年輕人之外,多數去年即討厭民進黨及討厭蔡英文的人,其討厭的情緒並沒有少掉多少。
- 蔡韓二人 不遑多讓
撇開意識型態的偏好不提,泛藍者對韓國瑜的討厭,與泛綠者對蔡英文的討厭,支持屬性又大不同。討厭韓國瑜的泛藍選民不投韓國瑜的機率,比討厭蔡英文的泛綠選民不投蔡英文的機率,應該更高;也就是說,討厭韓國瑜的泛藍選民,寧願選擇不投、或改投其他中間小黨;而討厭蔡英文的泛綠選民,卻可能仍多會選擇投給蔡。
再者,更重要的是,同時討厭韓國瑜、也討厭蔡英文的中間選民,原本可能棄投、或者從二人之中選一個自己心目中比較不討厭的人來投(以現今的選民結構來講,年輕選票可能較多選擇投蔡,年長者則可能都不投);但因有郭、宋聯盟,許多原想棄投的中間選民,包括支持柯文哲的白色力量,最後可能集中投給宋楚瑜。
去年九合一選舉之後,韓流氣勢未消,二0二0大選國民黨原居於穩贏的局面,卻因韓國瑜的參選而破了大局。當初不論是郭台銘或朱立倫贏得初選,蔡英文即使撿到許多槍,隨著討厭民進黨及蔡英文的情緒不退、加上韓國瑜以高雄市長的位階在高雄及南部的助攻,國民黨都會是贏面居多。如今韓流的流行風退潮許多,國民黨中央(包括黨主席聲望低迷與不分區立委提名之爭議)及其他人(包括韓的國政顧問團)又助攻無力,讓蔡英文更加有恃無恐的運用總統地位,好整以暇地打她的選戰。
- 只能選對台灣傷害較少的人?
如今,有那悲觀的人說,蔡、韓二人誰當選都一樣,台灣未來都不會有好下場。也有人則寄望國會立法院的中道力量能夠大於兩黨立委當選人,則台灣尚能有一絲希望。前不久,與多位博士畢業生為年近八十的指導教授慶生時,畢業於哈佛的老教授就憂心,民進黨治國無方、韓國瑜又讓很多學術界知識分子覺得很不放心;台灣前景堪憂。
有些長期支持綠營的民眾,只有寄望蔡英文連任後,在用人方面能夠大刀闊斧加以改變,避免讓人有派系分贓、無法秉公執政的認知;對韓國瑜不放心、卻又想下架蔡英文的藍營支持者,有人則寄望韓國瑜上台後,在用人上就放手讓專業政務官規劃與執行,自己則做好清廉執政的承諾。但顯然,不論對蔡英文或韓國瑜,兩方陣營都有人極度不放心。或許,明年一月十一日,台灣人民大概只能從選一個「對台灣比較好」的人,改為選一個「對台灣(經濟、社會、文化)傷害比較小的人」,來決定最後的投票抉擇了!
民主台灣不能自絕於中華文化
文 /劉東皋
最近看到一則影片,立委沈智慧質詢行政院長蘇貞昌時,問他還記得「四維」是什麼時,旁邊雖有人打PASS,但蘇貞昌顯然刻意的顧左右而言他,說他知道有「四尾」;蘇的答詢,令人覺得,好像講出「禮義廉恥」這四個字,他就會與中華文化連結在一起;這種一心想要和中華文化切割以驕國人的心態,實在不可取。
民進黨一大堆人每天都在講西方的普世價值,但他們所認知的普世價值,好像只有自由與民主,卻不包括榮譽、正直、誠信、知恥等。一個人不知恥、無榮譽感,做事依利而行卻不依義而行、講話不信實、任意改變與欺騙,卻大談自由與民主,台灣眾多這樣的政治人物,對社會風氣的敗壞與腐蝕,實應負最大的責任。
- 禮義廉恥不是普世價值?
中華文化的「禮義廉恥」難道就不是普世價值嗎?做人要講禮節禮貌丶做事要有義理丶執事從公要廉明丶為人處世要知恥有信,這些就不是西方所講的普世價值嗎?看著一堆學中文丶講漢語的民進 黨人,一再的操弄去中華文化,對他們的心態及不斷的操弄手段,實讓許多祖先來自於中國大陸的漢族台灣民眾,很難以苟同。
民進黨再次執政後的去中化,實際上不止於抗中而已,而是有意的將台灣人與中國大陸的文化血脈一起斷掉。從蘇貞昌的言行思維可以清楚了解綠營之整體意識,抗中的目的是為了完全的「去中」。
而綠營操作的手段,即是要讓台灣人民深植恐中、惡中、反中的心理;刻意將人民愛民主、反集權的概念,操弄成反共產黨及反中國,再操弄反中國進而成為反中華文化,這種刻意操作的心態,讓多數仍對中華文化具有一定情懷與熱愛的台灣民眾,深感厭惡。但或許,這就是民進黨深沉的目的,操弄反中及反中華文化,任令人民對立,而使一黨一人從中獲利。
自二次大戰後、冷戰以來,台灣民眾長期受美國美式民主及反共教育,完全未去了解百年來為何馬克思主義會影響半個世界?台灣許多民眾從反共丶恐共到厭惡共產主義,至今仍有許多人完全不敢接觸丶了解共產主義和中共,只一味的將反集權丶反共和反中國與反中華文化,劃上等號;自二戰之後,台灣社會不但在經濟上成了英、美、日等國資本主義的廉價生產基地,在思想上也成了美式反共思想的附庸;許多年輕一代完全失去了自主思想與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只學到美式許多資本主義低淺庸俗的社會生活文化,而卻毫無自知。
- 台灣反共教育受冷戰影響
更有甚者,民進黨二度執政後,為了依附於美國的支持,持續的進行愚民政策,一昧地附和美國資本主義反共保守勢力之言論,陷人民於半無知狀態,這是非常惡劣的統治手段。試想,馬克思共產主義理論在西方民主社會也是一項重要的政治經濟理論,不論是學術界或一般大眾,對共產主義與社會主義,也都勇於討論。先不論冷戰結束前存在的共產主義及社會主義國家,即使是西歐、北歐等國家,仍有社會主義及工黨的存在。但台灣自蔣介石、蔣經國的反共時代,到現在民進黨操弄人民反中共、反中國的時代,仍持續刻意將台灣型塑成一個反共思想的社會,除了少數學術研究者之外,多數百姓都陷於反共、恐共的思維,根本欠缺真正的思想與言論自主性!
蔣家父子的時代,仍處於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冷戰時期,加上國民黨仍準備反攻大陸,反共有其時代的背景;但早在中共改革開放後,不但西方各主要民主國家紛紛與其建交,包括大談民主人權的美國,也和中共建交。面對國際局勢的變動,蔣經國也早知反共及反攻大陸已不可行,而解除戒嚴。但反而是民進黨上台執政時,持續操弄反極權就要反共、反共就要反中國的手段,不但任令台灣人民分裂,也刻意將認同台灣者操弄成一定非要反共、反中國不可;這是一種非常惡性的心態與手段。
- 操弄反共去中 恐淪美國附庸
時至今日,美國眼見中國大陸經濟與科技崛起,為維護其全球獨大的地位,刻意掀起美中貿易戰、美國川普政府又開始祭出冷戰時期的反共牌;民進黨政府為依恃美國的支持,並為達到實質台獨的目的而與中國切割,順勢大打去中國化丶抗中保台議題,並對中華文化顯示出輕視、排擠的心態,這是置台灣未來子孫於失根失序的不負責任作為。
- 多元文化成為操弄藉口
台灣反共,原是為了反集權;如果中共成為民主社會的一個政黨(如英國、法國也存在共產黨一樣),台灣有必要附和美國一再反共嗎?而反共是反對中共集權,與愛中國有何關係?早年為追求思想自由而遭蘇聯政府驅逐出境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辛,雖反對蘇俄共產黨的集權腐敗,但他流亡西方國家時,有去反對俄國的文化嗎?他有把俄國等同是蘇聯共產黨那樣的在痛恨嗎?為何反集權卻就要仇視那個國家及其人民呢?在蘇聯解體後,索忍尼辛最後仍選擇回到了他的家鄉。明明,反共、反集權統治、與反中國、反中華文化,本是不同的概念,但居心不良的政客卻故意將這四者連結成一個概念,明顯是心存惡意企圖!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西方基督教文化、印度文化與中華文化,各有其思想體系。
許多民進黨人最喜歡講台灣是「多元文化國家」。這句話明顯就是一種操弄語言,刻意迷惑大多數對文化認知尚不清、對文化認同尚不明的年輕人。試問,英國不是多元文化社會嗎?印度不是多元文化嗎?美國社會號稱多元文化,主導社會主流的文化不是西方白人(盎格魯薩克遜等白人)一脈相承的古希臘哲學思想與文化嗎?難道美國或英國會以非洲文化或印度文化做為自己國家的主流思想文化嗎?
台灣人過去曾遭日本軍國政府殖民統治,有些人竟將日本人的殖民視為文化重要來源的一部分。二次大戰前,包括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及日本軍國政府,都以武力占據、殖民其他國家,日本占領了韓國,原本也要將韓國日本化;越南曾遭法國占領殖民;英國占領了印度很長一段時間,連英國女皇都號稱自己也是印度的女皇。但這些曾被殖民的國家會認為自己是含有日本的韓國文化、含有法國的越南文化、含有英國的印度文化嗎?印度文化還是印度文化,韓國文化還是韓國文化;但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為漢民族移民的台灣,卻有部分居心叵測的政治人物想要操弄人民棄卻自己祖先的文化,並拿「台灣是多元文化」這個名詞操弄人心。尊重多元文化原本就是民主社會的應然,文化應互相尊重,也可以融合好的養分,但不能自棄本源的文化。
- 自棄中華文化 將失去人本思想靈魂
文化與思想是一體的。如果人民丟棄自己先民傳承下來的文化,思想將同時失根。當一個人生活在美國時,受過中上教育的國民平時從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基督耶穌,談到英國洛克、法國孟德斯鳩、美國亞當斯密,聊到華盛頓、林肯,都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因為,他們的文化與思想、生活理念與脈絡,都已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思想與生命的一部分。當提到忠信與榮譽時,西方人會聯想到三劍客,而不會想到三國演義的五虎將;當提到以民為本時,西方人會聯想到洛克,而不會想到孟子;想到回歸田園生活西方人會聯想到梭羅,不會想到陶淵明。當歐美國家人民在生活上、行為上、思想上要以某一歷史人物為學習對象時,他們會有一心目中的標竿,但這個標竿絕不會是中華文化的相關人物。因為,中華文化對他們而言,只是知識,而不是思想,也不是他們融於生活的文化。就好像台灣很多人學習西方的啠學、文化概念,但這些西方文化其實只是他個人的知識而已;並未與他個人在台灣的生活形成文化的連結。
台灣社會如棄絕中華文化,不但將斷了自己的思想、靈魂之根;講漢語(不論是中文或台語)、以漢文字思想的台灣人,不可能像一個生活在美國、英國、法國的人民一樣,完全融於西方文化及思想的生活背景中。一旦棄絕了自己的中華文化,只會以一般性的英文吸收美國科技、生活及文化等一般性知識,他的生活中,其實既無西方文化思想的根底,又失去中華文化之根,則此人將淪為只知學技術、拼經濟的經濟人,毫無文化靈魂;也終將淪為西方科技與經濟食物鏈之下的工具人而已。如果所謂的台灣文化,只淪為媽祖、三太子的民俗節慶文化,或是東南亞的潑水節慶活動,卻毫無中華文化與思想之本,長久以往,不但在現代化科技與工商業生產知識上淪為西方國家的科技鏈下游,連文化思想,也都將淪為西方資本主義的思想附庸而已!。
曾見台灣某些人,談到中華文化,就故意加以醜化,說台灣社會的腐敗習性是中國文化帶來的。但腐敗是人性,西方人不腐敗嗎?海權時代,英國、西班牙軍隊不是以海盜行為掠奪科技文明較低國家或部落的人民財產和土地?美國西部時代有多少貪官與奸商合流欺壓百姓?但這與整體的西方優秀的思想文化之傳衍有何關係?部分心懷惡意者將某些文明落後、人性墮落的現象,歸因於中華文化,不僅是謬誤,而且居心可議。
- 國家腐敗衰弱 文化才被看輕
也有些人說到,清末民初,五四運動曾有部分中國知識份子將中國的衰敗歸咎於中華文化。然而,這同樣是倒果為因的認知。中華文化會被看不起,不是文化本身的問題,而是因為國家衰弱,文化才會被看不起。也就是說,當國家強盛的時候,文化就會受到重視。這也是為什麼中國近年來強大後,又開始重視中華文化的原因。
從歷史的發展過程來看,中國會衰敗、中華文化會被看輕,與滿清統治中國二百多年有關。滿族人僅以數百萬人統治數億以中華文化為中心的漢族百姓,初始一百年間以留髮不留頭、文字獄等強制手段,壓抑漢人的文化自尊心。再者,當多數漢族知識份子進入朝廷為官後,動不動自稱奴才,或稱滿族皇帝、親王為主子時,多數為官的知識份子連做人的自尊心也都被逐漸消磨。這樣的政治與社會結構,政府官員本來就容易腐敗。直到滿清末年,清庭又採閉關自守政策,加上朝廷滿漢官員多數腐敗、不求進取,民間農、工百姓又多數懵懂無知,雖有少數有志之士欲尋求改革而難成,最終在面臨列強的入侵後,終引發全國性革命浪潮。
- 人性善惡世界皆然 文明發展各有歷史成因
這段短短二百多年來的清朝歷史,逐漸造成中國國力的衰退與敗壞,連帶中華文化也被視為國力衰敗的禍首之一。然而,中華文化並非帶來滿清政府衰敗之因;反而是滿清政府的統治造成多數知識份子、官員人性的奴化或腐敗,也連帶造成清末政治、社會的衰敗。如今中國再次崛起,自然又對中華文化開始推崇。
世界各主要文化原本就有好有壞,但能綿延傳衍至今者,必然都經過去蕪存菁的過程。封建時代以男人為本位,女性被要求三從四德;但那是歷史的產物。西方社會難道沒有壓抑女性的時代嗎?當美國剛開始採取人民投票的民主程序時,女性甚至被認為是無知(因為沒有受過充分教育)、不能辨明好壞而沒有投票權;買賣黑奴與蓄奴更是美國人性黑暗面的一段不堪歷史。英國工業革命之初,有多少農村婦女、童工受到苛虐的對待而淪為娼妓、暴死街頭?難道,這些也要歸咎於西方文化的腐敗嗎?老莊、孔孟、孫子的思想,都受到西方人推崇;王陽明等學說,同樣影響日、韓等東亞國家。這些國家從來不會因為與中國政府敵對,就排斥中華文化的吸納。反而是現今的台灣民進黨政府,為遂其部分個人及政黨私利,不斷的去中國化與中華文化,或在態度上刻意的與中華文化劃分界限,致令多數只重追求經濟、對文化思維不深的台灣人民,尤其是年輕一代,陷於文化無根的狀態。
追求民主自由或政權獨立,難道就可以不講中華文化與禮義廉恥嗎?西方的普世價值難道只有民主自由而沒有誠信正義及羞恥心嗎?許多台灣人民逐漸失去對中華文化思想的吸收與理解,對西方的普世價值又毫無文化思想的連結,導致台灣社會近二、三十年來,年輕世代如同被放牛吃草一般,既斷了中華文化的思想養分,也根本不(可能吸收)了解西方普世價值的內在文化精神傳遞意涵;許多人的家庭倫理、知恥知義、尊上恤幼之心,不斷喪失;導致社會上殺母弒父、戕害子女、為情為錢男女互相謀害等事件,竟致層出不窮。
民主自由,是多數人所追求的。孫中山致力於民主共和,也是為了翻轉滿清的極權統治。但追求民主,就能忘掉或自棄多數漢族人自己祖先的中華文化嗎?一個沒有中華文化之根的台灣,不但成了西方資本主義大國的經濟、文化附庸,社會人心更是日趨動盪不安!
張善政重批民進黨廢核政策,沈智慧不滿行政院四維不彰
文 / 劉東皋
已被韓國瑜宣布為其副手的前行政院長張善政,十月底前往參加立委沈智慧競選總部的成立時,對於民進黨執政下的能源政策,火力全開,大批民進黨政府是「用愛發電成了用癌發電,廢核政策成了肺癌政策」,批判力道猛烈,與他平時的溫和形象大不相同。而沈智慧對於民進黨政府對於「禮義廉恥」品德教育的輕忽,也大加撻伐。
張善政表示,蔡英文曾說要「用愛發電」,但依他看來,如今結果卻恐淪為全民須冒罹癌風險而「用癌發電」;一些空污嚴重的地區,肺腺癌的發生比例高,可見高燃煤發電空污地區,與致癌有相當之關係;民進黨為高舉非核家園政策,造成燃煤電廠火力全開,讓許多民眾處於「肺癌家園」的疑懼中。唯有支持韓國瑜當選,才能有效解決燃煤發電的空污問題。
沈智慧則對民進黨執政中央輕忽四維八德的品格教育,感到難以接受。她在立法院質詢行政院長蘇貞昌時問說;「何謂四維八德」,蘇貞昌卻回她,他只知道有「四尾」土龍、桃園則有「八德」區。對於蘇貞昌以輕忽的態度、卻不認真回答及思考台灣品德教育失衡的問題,沈智慧大表不滿。前去站台的立委顏寛恆更是痛責,民進黨執政,忠孝仁愛、禮義廉恥都不見了;到處任用肥貓;搞得民眾沒錢,許多加入民進黨的人卻不論有無才德,卻個個當官發財。
沈智慧總部十月二十七日開張時,包括台中市長盧秀燕、雲林縣長張麗善、以及台中立委參選人及眾多民意代表皆到場助陣。盧秀燕說,此選區她連任6屆立委,爭取了多項重大建設;沈智慧和妹妹市議員沈佑蓮也在地經營一、二十年,都是與市民同心;「北屯區近10多年來人口大幅成長」,主要是重大交通建設帶來的成果。而這些交通建設是盧秀燕、沈智慧姐妹及眾多地方民代在地耕耘付出而來。但民進黨推出一個從來沒有在地方出現的立委參選人,「有人」還一直唱反調阻礙地方建設。顯然,那一天,盧秀燕助攻的砲火也不小。
民進黨喊台中八席全上 部分選區仍然深陷苦戰
文 /劉 燊
民進黨提名及禮讓的台中市八名立委參選人,11月20日在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的率領下,前往台中市州廳聯合登記參選;並高喊「八席全上,台中全贏!」但從候選人實際的戰力和選情來看,部分選區對民進黨而言,仍然是深陷苦戰。其中現任者以第三選區洪慈庸最辛苦;挑戰者第二選區陳柏惟、第五選區莊競程、及第八選區翁美春,都因實力相對偏弱而不易翻盤。
本人屬台中第一選區的蔡其昌,號稱地表上最強立委,顯示他在選區的經營、及北上擔任立法院副院長的表現,受到相當肯定。既是民進黨強棒,又可能是下一屆民進黨市長參選人之一,國民黨派出非在地出身的林佳新,原就很難加以挑戰。雖然林佳新在韓流乍起時,有全台最強菜農之稱;但遠從高雄到台中挑戰民進黨最強立委,難度甚高。
除蔡其昌,民進黨現任立委參選連任者,包括第四選區張廖萬堅、第六選區黃國書及第七選區何欣純,都是在地深耕基層已久的人。雖然國民黨由兩位實力不弱的現任議員黃馨慧及李中,分別挑戰張廖萬堅與黃國書,但張廖與黃國書仍略有優勢。何欣純的對手是政壇新人莊子富,莊的父親雖是廣播名人莊文勤(文平),但大里、太平地區需勤跑基層,才能讓選民有所感受;莊子富欠缺基層紮根的過程,在這方面自然難與已擔任多屆議員及立委的何欣純匹敵。
民進黨在第三選區禮讓的洪慈庸,原是時代力量現任立委,但此次改以無黨籍參選。了解的人大多知道,她是前市長林佳龍所大力支持的子弟兵之一,先生是前新聞局長卓冠廷。因此,雖以無黨籍參選,但如果陷入藍綠之爭,在本區要與前立委、現任台中副市長楊瓊瓔對決,仍將陷入極大的苦戰。
第八選區民進黨派出前市議員翁美春對戰國民黨當紅的立委江啟臣,也是困難重重。翁美春雖曾擔任一屆台中縣議員及兩屆直轄市議員,但本屆卻以「落選頭」輸掉議員席次。雖具有一定地方實力,但面對江啟臣,勝算仍不大。民進黨推出其他三位的非現任者,包括基進黨陳柏惟在第二選區對上現任立委顏寛恆;面對顏家基層勢力雄厚之下,陳以抗中保台為訴求,恐無力撼動顏家在地的深耕。
第五選區莊競程是台中市議員曾朝榮的外甥,雖具有年輕、生醫博士形象,但面對國民黨老將沈智慧,加上本區是市長盧秀燕連任六屆的基地,莊要贏恐相當不易。不過,該選區另有民眾黨提名的謝文卿、親民黨的賴建豪、以及台灣前進黨參選人彭振芳、和另四名無黨籍參選人,選情頗為複雜,一時尚難定論到底對藍綠何者有利?
易乃文的從政願景
文/劉東皋
對易乃文的首次印象是,在軍旅生涯中,他不喝酒,也不應酬;在離開軍伍之前,沒有和民間人士應酬過。我對他回了一句:「你這樣還能升到上校退休?」
後來,更得知他為了不願毫無理由的拆除營區中蔣中正銅像而「抗命」,導致遭到拔除旅長職務;因為上級長官只以電話口頭叫一位中校處長告訴他、要求拆銅像,他希望司令部以正式的電話紀錄下達指令,他才能奉命行事,其結果就是被拔掉旅長職務;直到馬英九2008年當選總統後,他才在當年六月重新接任旅級主管。
一般總認為,在軍中如此剛直的軍官,按理講應該足以為軍人表率;並獲得拔擢。但在台如今凡事隨著政治風向偏的局勢中,那就很不識時務了。果然,即使在馬英文擔任總統期間,易乃文仍與將官無緣,只有在2012年屆齡退休。
離開軍旅後,易乃文決定繼續求學,考上彰師大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博士班,努力了七年,終於在今年十一月取得教育學博士學位。除了求學,他每周固定一天前往台中監獄擔任義工教誨師,一方面將正向的教育理念傳輸給受刑人,一方面也透過接觸以了解獄政與受刑人的犯案心理。七年間,從未間斷。
五十一年次的易乃文另一個心願是,期望自己能選上總統,以矯正不良的政治與社會風氣,並以自己在軍旅的領導經驗與學術知識和良知,帶領中華民國台灣走向一條正確的發展之路。早在退伍之際,他就心懷總統之志,不論是擔任教誨師志工、參與社團擔任萬國道德會台中分會理事長、江西同鄉會台中分會理事長、或繼續就讀博士班,他都同時為參選總統在做預備。
只是,面對台灣兩黨政治的成形,不要說獨立參選人,連柯P的民眾黨、宋楚瑜的親民黨,都難以拱出一位有機會當選的總統候選人。在募款與連署兩頭皆不易的情況下,易乃文最後決定退而求其次,回桃園家鄉以無黨籍身分參選平鎮、龍潭區立委。
半生強調軍人要有黃埔軍魂的易乃文,意識上很容易被視為正藍。但他對軍中領導層、國民黨中央的批評與指責,常常不假辭色;其個性難免會因得罪人而失去某些個人或團體的支持。但就如台北市長柯文哲常講的一句話:「不能只講顏色而不談是非」;不論認不認同柯P個人,如不以人廢言,許多奉行中道的人,皆仍相信:「是非重於藍綠」!
江俊龍由學轉政以發揚客家文化為職志
文 /劉東皋
台中市有四十八萬的客家人,在全國占比很高,為台灣客家人口數第三名,僅次於桃園與新北。但是,在客家的政策資源的提供上,卻最不受到重視。一般人都只看到桃竹苗或六堆,卻跳過台中。從學術界轉到台中市政府,江俊龍希望讓更多人聽到、看到「台中客」,以「聽、看 台中客」為願景,期使更多人認識台中客家文化。
從學術界轉往公務體系,對江俊龍而言,是一場「意外」。過去與市長盧秀燕完全沒有接觸,只因全心投入客家語言、文化的研究與保存,受到地方鄉親的肯定和認同,盧秀燕也多方考察了解後,決定邀請江俊龍擔任台中市客委會主委。
原本是台南師範學院畢業的江俊龍,在第一年擔任國小教師時,就決定繼續就讀研究所,且在考上中正大學中文系時,就決定深入研究客家語言。多數中文系研究生,研究多朝文學方向發展,如古典、現代、台灣文學等;有人則研究文字訓詁等;選擇客語研究的人,可說非常的冷門。但自幼成長於東勢客家庒的江俊龍,一心要對自己家鄉的語言、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貢獻,在碩士、博士研讀期間,都專注於客家語言和文化之研究。
台中市有四十八萬的客家人,在全國占比很高,為台灣客家人口數第三名,僅次於桃園與新北。但是,在客家的政策資源的提供上,卻最不受到重視。一般人都只看到桃竹苗或六堆,卻跳過台中。從學術界轉到台中市政府,江俊龍希望讓更多人聽到、看到「台中客」,以「聽、看 台中客」為願景,期使更多人認識台中客家文化。
不論是就讀研究所、或在大學任教,江俊龍雖長期在外求學、教書,但他經常回到東勢家鄉,與在地社團多所連繫,並進行田野調查。從客家語言、客家文化,到漢文、閩南語、客語相關的研究,江俊龍近二十年來,將鑽研和發揚客語與客家文化,視為自己的人生使命。由於這樣的專注精神,讓很多鄉親看見與欽佩,也在眾多受推薦者中,獲得盧秀燕的重視與提攜。
「年輕人會講客語的人口呈遞減趨勢」,江俊龍感慨,十年前對於客家文化與客語教學的紮根工作,曾有一番熱潮;但近幾年,資源配置偏向於客家活動與一些建設,在語言與文化紮根的工作偏弱。他希望,除了客家文化園區的硬體建設外,語言文化的紮根工作、與客家青年返鄉的創業,台中客委會都將投注更多資源與人力積極推展。
對於民進黨執政中央的教育政策是否有偏向於去中華文化的傾向?江俊龍未多所批評;但他從身為客家的一份子立場來看,客家人移民到台灣比閩南人更早;全台客家人口也達四百萬人;但有些主張台獨的政治人物,常宣稱閩南語系的台語才是「台灣話」;但如果更廣義的說,客語難道不是重要的台灣語嗎?
當談到中華文化在台灣的前景時,江俊龍說,「人類文化的發展應該是愈包容、愈和諧進步;如今台灣更愈來愈分裂、愈對立與抗爭」,他認為,這是有私心的政治人物操作所造成的;對於台灣社會的更趨分裂,他不免憂心。
選舉是在選好人?
文 / 劉東皋
何謂好人?很難定義。但至少,具有基本才德、心存善念,己立以立人者,算是個好人。
民主政治的理想,原本就是要選出一個好人。孔子在禮運大同篇就提出,舉用政務人才要能符合「選賢與能」;西方先哲柏拉圖在「理想國」中也指出,做為一名理想國度中的國王,應該是為哲學家皇帝(Philosopher-King),是具有知識與智慧的領導者;而存在於理想國的社會中,應是一個具有智慧、正義、勇敢、節制的和平進取的社會。
- 台灣政治人物拉低選民心中水準
台灣現在的民主選舉,是在選這樣的領導人嗎?台灣社會是愈來愈靠近理想國社會,或是愈離愈遠?政治人物水準不斷的降低,是人民的理想降低了?還是心存惡念私慾、無德無才的政治人物刻意把人民的理想水準拉低?
台灣進入民選總統以來,至少在2000年、2008年、2016年,多數人是在選一個比較喜歡的人。即使在2004年及2012年的大選,不論自己心目中的人選是落選或當選,至少,藍綠陣營選民一方或雙方,還是在選一個自己比較喜歡的人選當總 統。然而,明年2020總統選舉,雙方選民似乎都在選一個自己比較不討厭的人。這真是民主的最大淪落。
蔣家時代,即使是採取集權統治,甚至以白色恐怖壓制社會民主力量;但至少在舉用人才上,還會重視清廉與賢能,尹仲容、孫運璿、李國鼎或趙耀東等人,都對台灣的社會發展有很大的貢獻,也有相當的清望。社會上,更還有胡適、王雲五、吳大猷、錢穆、蔣夢麟等國際知名大師或人物;而在異議份子中,雷震、殷海光、李敖、柏楊、施明德、黃信介,在台灣民主發展過程中,則都因其奮勇不懼的精神深受社會敬重。那時候的社會,台灣至少能看到各領域的標竿人物。
- 民選總統至今 社會欠缺標竿人物
如今,政治人物幾乎看不到好人;社會上更因相互攻訐、或為一己之私,也幾乎看不到什麼標竿人物。社會上好一點的人才,大多只有明哲保身,失去了爭是非大義之心與精神。而這些現象的存在,檯面上掌握龐大政治資源與權力的政治人物,需負最大的責任。
前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曾是台灣社會敬重的標竿;後因他個人的政治選擇,成了藍營不受歡迎人物。但在綠營及學術圈中,仍有其受敬重的一面。然而,既是諾貝爾獎得主、也曾是國際科學理事會會長的李遠哲,在參與國際科學界的活動時,對於全球暖化的議題,極為投入與關心;甚至視為 是他人生中最後階段最重大的覺知與要務之一。蔡英文上台後,他對蔡英文提建言,常提及2030年應該達到什麼目標時,蔡英文卻回應他「2025年以後是下一代的事」;對於台灣人均碳排放量應大幅降低的建議,蔡英文則回應「那是前朝的規定」,令李遠哲大感失望。雖然,蔡英文曾否認她對李遠哲講過類似的話,但從媒體對李遠哲的採訪談話中,他對蔡英文在減碳態度及政策作為上的極大失望與不滿,應是相當確定的。
而今,只因李遠哲與民進黨當政者的意見觀點不一,竟也成了民進黨內許多人的排斥對象。這就是台灣社會當今最可悲的現象之一。對一個被視為同屬綠營中清望人士的異議視若無睹、甚至任令周圍權力附隨者加以攻擊、壓制其言論,這種現象的形成,主要即與許多不良的政治人物為掌握政權而惡劣操弄各種意識型態與分化手段有關。
- 年輕人失去學習對象 成泡沫粉絲
如今台灣社會極度缺乏賢才並重的標竿人物,而許多年輕人對中華文化的歷史標竿人物又因民進黨政府的輕視態度而失去了文化的認知與連結;對西方文化歷史的標竿人物則又毫無認識、也欠缺學習的憧憬;致令多數少不更事的年輕人只對動漫、 演藝圈人物充滿幻想,成了虛擬人物世界的泡沫粉絲;這才是讓台灣看不到未來的重要因素,而非政治流行語言的「芒果乾」!
自總統直選以來,掌握政治資源與權力者,其人格與能力,總平均而言,幾乎是每下愈況。一個社會中,本有進步與退步的力量,當總體進步力量大於退歩力量,社會就會進步;反之,退步力量大於進步,社會就會退步。台灣社會近二、三十年來的退步,主要就是政治人物的大幅退步;只因還有民間的進步力量,台灣才沒有退步得更慘。
但許多不良的政治人物卻常倒果為因說:「台灣很好,不要唱衰台灣」;事實上,民間多數人都在努力追求自我提昇與進步,沒人在唱衰自己;而是政治人物的敗壞導致了台灣的退步;然而這些政治人物卻挾持了民間的進步力量說是「台灣很好」!就算台灣有一點進步的力量、及一些好的部分,多數也是民間自發的方量所造成,絕不是這些惡質政治人物的功勞;這許多惡劣的政治人物反而是敗壞台灣進步的主要勢力!
試想,如果台灣的民主政治已淪落為「兩(三)個人當中,選一個自己比較不討厭的人」,而選不出一個賢能的正向標竿人物,台灣社會能夠更進步嗎?
2020台灣燈會在台中兼具生態與童趣
文 / 劉 燊
2020台灣燈會落腳台中!面對中央與台中分由不同執政黨執政,上半年為了中央補助款是否有「大小眼」之分,而紛擾了一段時間;下半年終於大致底定,中央與地方各自分工努力,期望台灣燈會順利舉辦。
台中市政府在今年三月正式接辦台灣燈會後,透過統整各局處經費資源進行籌辦,直到七月二十四日,交通部觀光局才核定補助一千八百萬元,市府則要自籌三億三千二百二十萬元。台中市觀光旅遊局長林筱淇十月份在台中市議會第三屆第二次定期會中提出專案報告指出,此次台灣燈會,將以「璀璨台中」為主軸,依據場地特色,分別以「童趣樂園」、「森林秘境」、「藝想世界」為三大主題,在文化森林公園、后里花博園區的森林園區與馬場園區舉辦。
文心森林園區將自十二月二十一日即開展,以親子共遊、童趣歡樂為規劃內涵,打造台中市中心的兒童森林樂園。主展區森林園區的「森林秘境」和馬場園區的「藝想世界」於明年二月八日登場,分別融入生態永續理念與藝術美學、傳統花燈和科技多媒體的結合,展現燈藝新經典。
主展區配合明年春節元宵期間,自二月八日展至二十三日;其中,森林園區規劃有花燈區、宗教燈區、 新住民燈區、軍事燈區、里山大地、國際友誼與競賽燈區,共七大七燈區;馬場園區則有「動物狂歡燈區」、「數位藝術中心」、「產業讚燈區」,並有在地藝術團體、高空特技等展演活動。副展區文化森林公園的展期則長達六十五天,將歷經耶誕節、跨年、農曆新年與元宵節;規劃有童趣主題樂園與童話故事燈區,其中角色有許多是小朋友喜歡的卡通人物,如Hello Kitty、航海王、多啦A夢、佩佩豬等,特別為親子活動規劃各種生動活潑、具互動性的故事場景。
移民節活動、合作經濟論壇
文 /劉 燊
- 移民節活動 充滿異國風味
台中市民政局於十二月一日在豐樂公園新住民藝文中心前廣場舉辦移民節慶祝活動。有新住民特色文化表演及來自南美洲的安地斯樂團演出,還有異國美食、搓湯圓、竹竿舞及手繪紋身等特色文化體驗活動,吸引許多新住民家庭參加。
台中市副秘書長黃國榮出席時表示,台中市新住民人數已超過5萬人,希望藉由活動多元文化的表演與異國美食等讓國人認識新住民文化,以包容的態度共創多元文化社會。
民政局長吳世瑋說,移民節特別配合台灣燈會舉辦「新住民手作越南星星燈」,完成的作品將與藝術家們的創作一起在新囍同歡燈區展出,歡迎新住民朋友們到燈區看花燈並欣賞自己的作品。當天現場活動充滿活潑、熱鬧的異國風味。
吳世瑋表示,2020台灣燈會將在台中盛大登場,主展區后里森林園區設立「新囍同歡」新住民燈區,以異國婚禮為主題,安排光雕主燈、特色燈組、異國美食料理、手作DIY體驗、新住民團體表演活動。 「新住民創意花燈競賽」開放全國協會團體、家庭或個人報名參加,邀請當代藝術家及燈藝師評選,得獎者作品也會在「新囍同歡」新住民燈區展出,報名日期自12月1日起至明年1月10日止。
- 合作經濟論壇 研討新住民女力崛起
2019合作經濟論壇「新住民女力崛起新勢力」十一月二十二日在台中市政府舉辦,由台北大學副教授梁玲菁主講「合作經濟全球趨勢」揭開序幕,不少新住民女性到場聆聽,針對合作培力、合作金融、平台串聯等議題交流討論。
社會局長彭懷真表示,社會局透過相關研習、觀摩及議題討論,培力在地新住民團體,肯定台中市新住民團體聯合會的努力,在台中市新住民社區服務據點創立「有限責任臺中市異鄉鋪生產合作社」,透過販售社員生產的異國食材、加工品,為社員開創新的經濟模式。
未來更將成立配銷站,讓新住民及移工購買家鄉味更方便,並逐漸擴大販售對象,向台灣民眾宣傳異國美食,感受異國文化;此外,論壇也安排新住民故事分享、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新住民多元圖書室及新住民社區服務據點成果展示,透過公私合作,提升新住民生活品質。
台中文學獎表彰城市人文精神
文/劉 燊
第八屆台中文學獎結果出爐!今年共收到來自國內外1100件作品,最後有73人脫穎而出,其中文學貢獻獎由作家王定國獲得,也是台中文學貢獻獎首度由小說家獲獎。「文學可以看出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的高度、寬度與深度!」市長盧秀燕十一月九日出席頒獎典禮,感謝所有文學家對台中文學的貢獻。
今年台中文學獎以「文學,中途下車─山海屯城文字風景」為主題,以展現台中幅員遼闊、族群多元、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風貌與人文精神。台中文學獎自前市長胡志強時創設,歷經三任市長、一共八屆。今年擴大舉辦,收件高達1100件,也在原來六大獎類外新增青少年閱讀心得,希望藉此讓文學根苗深植於青年學子心靈之中。
王定國長期投身建築業,2013年復出重返文壇,今年8月出版最新短篇小說集《神來的時候》,獲得文學界一致好評;他始終堅持安靜的寫作初衷,曾說「文學即是救贖!」
王定國自認,「我是一個不太及格的文學貢獻獎得主!」他停筆的時間有二十年,幾乎快超過他寫作的時間,得到文學貢獻獎實感受寵若驚,但既然拿到這個獎項,就勇敢接下,感謝台中這座城市讓他決定回到寫作這條路上。
此外,小說類第一名由沈台訓「鬼的體味」奪下,以他自己從事翻譯工作的經驗,作為創作題材,描述一位編輯去看死者的過程,透過譯者與鬼魂的相處,呈現人生的荒謬情狀,筆法活潑、匠心獨具。
文化局在台中文學館舉辦第八屆台中文學獎頒獎典禮,除盧秀燕出席頒獎外,包括文化局長張大春、評審委員劉克襄、甘耀明等人均到場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