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雜誌 - 第 33 期

文化生活-歷史建築賞花幕 一德洋樓春光乍現

圖文/閻鳳婷

 

  這是個一夫三妻,讓男人暢想、女人沈默的地方。一德洋樓為林懋陽故居,建於1920年代,結合了閩南、日式與洋樓特色,為臺中市政府登錄之歷史建築,2015年修復完成後開放民眾參觀,2021年立春過後,迎來了一場花飛蝶舞、春意盎然的《賞花幕》大展。

  • 保溫歷史建築 西川淑敏助陣

  臺中市文化局文化資產處舉辦「2021林懋陽故居保溫活動─文化嘉年華」,邀請西川淑敏舞踊知家2月5日至4月11日在一德洋樓舉辦《賞花幕》經典和服收藏展,包括難得一見的日本人間國寶大師手工繪染、職人百年傳承的和服及配件等,民眾不僅可透過各項動靜態的展演及講座,了解和服的文化美學,還有機會穿著和服、旗袍、鳳仙裝、長袍馬掛等傳統服飾,穿梭在歷史建築的光影長廊裡,成為最美的風景。

  此檔活動主題名稱為「賞花幕」,是因和服源自中國唐朝,在日本保留至今,並發揚光大,其圖案設計深受中國人文藝術影響,加上日本民族對自然細膩的欣賞與風土的眷戀,精湛的印染、織法及繡工,令觀者讚嘆不已,因而當人們穿著美麗的和服款步移動時,好似一幅靈動的藝術畫,和服也因此有了「賞花幕」的美稱。

  西川淑敏(林淑敏)是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傑出校友,因醉心日本舞踊文化,曾花十年時間至日本習舞,獲西川鯉之祐老師教導傳授,成為台灣取得日本西川流師範証照的第一人,擔任「西川流日本舞踊-名古屋」海外支部台灣支部長,而「西川流」是日本舞踊五大支派中最古老的一支,已有300多年歷史,成立於1841年的「西川流日本舞踊-名古屋」,也有170多年歷史。

  經營多年全國舞蹈服飾租借服務,西川淑敏老師近年來更上層樓,成為知名的文化藝術推廣者,以日本舞踊為創作基礎,兼融並蓄融合了臺灣當代藝術、日式及西方文化,與一德洋樓的文化歷史包容背景性質相似,受邀在一德洋樓辦展,可謂相得益彰,其不計人力物力及財力的投入,精彩的活動規劃,使一德洋樓在沈寂一段時日後,頓時春暖花開、生機蓬勃。

  • 西川淑敏舞踊知家 文化藝術新殿堂

  西川淑敏老師在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及台灣體育大學教授世界舞蹈及日本舞踊,投入舞蹈世界30多年,不僅研究推廣日本舞踊美學,還結合在地文化藝術,在英才路創立近200坪的「西川淑敏舞踊知家」,「知家」即人文知性之意,她希望用藝術、舞蹈、文化的熱情,豐潤台灣這塊土地。

  由於這份熱忱,慶祝西川淑敏舞踊知家成立三週年,和華巍藝術新聞及采泥藝術攜手合作,引進「霍剛、李光裕雙個展」,1月16日的開幕式,西川淑敏團隊以新創舞蹈,呼應李光裕大型屏風雕塑作品「四季」,一動一靜,受邀來賓均感受到賞心悅目、不同以往的藝術展演模式,台藝大校長陳志誠更當場盛讚,舞踊知家未來將開展成中部重要的藝術知家。

  由於西川淑敏老師豐厚的文化藝術背景,在承辦《賞花幕》經典和服收藏展時,再再看出她對展演水準的高度要求,展覽其間會定期更換不同的展品供民眾觀賞,這些是她十餘年來走訪日本各地蒐藏的和服和腰帶,有200年前江戶時代,也有100 年前大正時期的,包括曾替英國已故黛安娜王妃製作專屬和服的羽田登喜男作品鴛鴦腰帶,在日本和服界有「人間國寶」之譽,經典絕色,美不勝收。

  一德洋樓保溫活動以世界輕旅行為概念,規劃新年舞龍舞獅、各民族文化服裝體驗、藝術人文講座等,拉近民眾與人文場域和表演藝術的距離。

  華巍藝術新聞總監賴慕芬主講「生活中的和服之美」時,強調文化不應受政治影響而產生距離,應抱著欣賞、喜歡、接受、吸納的心態,兼容並蓄,台灣才會更強大,因文化是民生富強及經濟發達的基礎,而藝術是一個民族存在最重要的靈魂。

  • 有溫度的文藝之旅

  水墨大師曹天韻主講「生活中的水墨之美」,並帶領大家彩繪燈籠,她表示,畫無定法,由心底發出,畫出自己喜歡的就是好的,年齡心境不同,材質顏料不同,畫法也會不一樣,不用考慮好不好看,畫它、玩它,就對了!

接下來有西川淑敏老師講座「浴衣和服日式美學」、東海大學日文系主任林嘉惠講座「經典和服展」,4月10日還有精彩熱鬧的踩街嘉年華、浴衣和服及各國時代服裝體驗,一一替歷史建築增溫。

今年春天,歡迎學校、家庭親子、旅遊觀光人士共同造訪一德洋樓,欣賞西川流古典舞踊,一探老洋樓的歲月故事,體驗有溫度的文化藝術之旅,當停駐在歷史建築中的一剎那,陽光細灑、暖風輕吹時,讓自己也留下美麗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