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雜誌 - 第 36 期

封面故事-地方民意為何贊成罷免陳柏惟?

文/劉東皋

 

  多位藍營地方民意代表接觸基層民意,對於1023罷免陳柏惟一案,幾乎一致認為,陳柏惟在一些公開場合的言行是「教壞囝仔大小」,雖然他某些刻意表現的極端言語受到特定族群的追捧,但很多家長完全無法接受這樣的國會議員;至於他在國會的問政表現,多數持罷免意向的民眾認為,陳怕惟常刻意挑撥激化意識型態的對立與仇視,作秀過頭、只在表現他個人的意識型態,未能盡到對行政部門的監督之責,不是一個合格的立法委員。

  • 不能利用區域選舉當政治表演舞台

  出身自龍井的台中市議員林孟令指出,此次3Q罷免案,要借此機會,讓全國政治人物了解,立委不能只是利用區域選舉當做自己政治表演舞台及創造政黨利益的墊腳石。陳柏惟空降到台中第二選區,中二區選民給了陳柏惟一次機會選上立委,應該深入了解基層民意和民瘼,並能勤走地方,以了解地方哪些軟硬體建設不足、對在地經濟、產業、教育、人文與文化有深刻的認識,也才能為人民解決問題、提升在地生活水準。

  但陳既不了解地方,也不認識地方,在當選後不去深入地方,了解地方民眾與區域建設需求,為基層百姓解決各項經濟民生等問題。只在中央或公共場合,在言語上激化、一再製造意識型態的對立,無心多重視人民的民生經濟,必然拖累地方未來的建設。

  林孟令更認為,陳在當選後這一、二年內,可說無所作為。尤其,陳柏惟不時有一些口不擇言的言行,對於兒童與青少年的基本教育有很差的示範與誤導。林孟令說,他自己是在地的龍井人,在龍井生活了四十餘年,對地方有深刻的了解,中二區還是個相當淳樸的地方,完全不能認同陳柏惟的一些口不擇言、帶壞兒童、青少年的行為。

  • 區域立委不應悖離地方民意

  林孟令表示,不論是屬於哪個政黨,人民都可以有他自己的選擇;但問政如此一再的悖離民意,地方很多民眾其實已經非常不滿了。若非因疫情關係,罷免案應會百分之百過關。

烏日區的市議員吳瓊華也指出,陳柏惟在一些公開場所刻意表達的粗俗言語很不恰當,引起許多父母家長的反感。而一個區域選出的立委,在國會表現有他應盡的職責,但他在九月二十七日質詢國防部長時,堅持以台語質詢,將很多真正要監督質詢的時間都浪費掉了;好像只是要表現他個人的台語口才、或凸顯他個人意識上的表現,而不想或不能真正深入質詢國防政務,連執政黨中央任命的國防部長邱國正,都對陳柏惟的刻意言行感到難以忍受。

吳瓊華並透露,很多地方服務案件事關台中市政府的執行,她在接受民眾陳情後,與交通或建設局等單位前往會戡商討解決方案後,陳柏惟服務處的人也會跟著要求市政府相關單位再去會戡一次;如果事後市府已完成路線劃設或指標設置等案時,陳柏惟服務處又會拍照後PO上網,讓她感覺,自己服務案件的政績,都被陳柏惟「撿(剪)去了」。

  • 中央民代表現不合格

正常情況下,吳瓊華認為,中央民代有中央的民代的職責,事涉市政府的業務,主要都是市議員在協助推動解決,立委通常不會插手,而是在需要與中央溝通協調時,立委才出面協助地方與中央溝通或爭取中央支持。但她實在不能理解,陳柏惟及其服務處為何要將地方議員事涉市府的服務案件,納為他網路上的政績?她覺得不論在粗鄙言行上或立委職責的表現上,陳柏惟都不是一個合格的中央民代。

大肚區的市議員林汝洲則認為,以立委的功能而言,顏寬恆在任時,對地方建設確實較投入,也較有幫助;但現在罷免陳柏惟,疫情會是最大的一個變數。他比較擔心的是,疫情恐會造成一些年長者不敢出來投票;此外,中央將公投與罷免案分開舉行,很明顯是政治考量,不希望更多民眾出門投票罷免;如果罷免投票與公投同時舉行,他相信罷免成功機率會更高。

家住龍井的前台中縣議長林敏霖對於罷免陳柏惟,提出另一個重要的贊同因素。雖然他目前仍是

國民黨市黨部主委,但黨部一開始也認同這次是公民意志的表達,沒有直接參與。然而,他曾擔任很長時間的民意代表,很多鄉親想找陳柏惟反映建設意見或希望協助服務地方事務,常找不到人或未受重視,因此只好再透過他或擔任立委的江啟臣幫忙反映。由於陳柏惟在其他縣市也設立服務處,在台中的時間本來就會被切割、減少,讓不少地方鄉親覺得他心根本不在台中。

  • 家有子女不能忍受污辱人格言行

另外,雖然不屬中二選區,但大里區立仁里里長鄭柏其仍積極號召罷免陳柏惟。他表示,自己身為三個孩子的父親,非常不滿陳柏惟那些帶有污辱人格的言語,他在一些公眾場合講話充滿羶腥色,可以說是「教壞孩子大小」;如果他只是在一般私人場合講這些話,那是他個人的修養問題,但一個國會議員,如此的言行對下一代的影響很大;根本沒有資格擔任國會議員。

鄭柏其表示,地方民眾對陳的「討厭指數」可說是已破表。此次罷免案第二階段有4萬3千多人願意連署,代表真的很多人已難以忍受。如果不是碰到5月爆發的疫情,他也相信罷免陳柏惟百分之百會過關。只能寄望疫情能趕快平息,讓民眾安心出來投票。

鄭柏其說,不論是贊成或反對罷免陳柏惟的民眾,他都鼓勵十月二十三日出來勇於投票。因為這是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意思的表達。除了他的言行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品德價值觀之外,立委本身是影響國家決策很重要的職務,然而陳卻支持萊豬進口,竟然還支持藥用、娛樂用大麻合法化,這是嚴重影響下一代身心健康的事情,「難道這是愛台灣的作為嗎?」

 

  • 年輕人打不到疫苗很反感
  •  

    在不受疫情擴散的情況下,前霧峰鄉代表余坤泉對於這次罷免案感到有信心,他說,雖然縣市合併之後,他不再擔任鄉代表,但仍勤走地方,以了解民意反映。他覺得,此次同意罷免的地區民眾,約有五成多,不同意的大約僅二成餘。

    余坤泉舉自己的三子二媳為例表示,在一年多前的立委選舉,他的兒子媳婦都「跟著感覺走」,投給陳柏惟;余坤秋也管不了。但這次兒子、媳婦都一起參加連署要罷免陳柏惟,而且是主動來問他:「為什麼不找我們連署?」最大的原因,還在於陳柏惟阻擋國際合格疫苗的進口。

    他說,兒子約都三十多歲,結婚生子後,很重視疫情對家人健康的影響,但年輕小家庭一直等不到疫苗可以打,又擔心沒有國際合格的疫苗施打,既憂慮安全問題,又恐不能符合國外要求的「疫苗護照」,到其他國家將受到更大限制。因此主動來問他要一起參加連署。「疫苗是救命的事」,不能為了意識型態或其他利益等因素,而一再阻擋國際上合格疫苗的擴大採購及進口;這是有家庭責任的年輕人開始反彈而同意罷免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