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雜誌 - 第 40 期

市政瞭望-楊振昇染疫防疫兩頭忙 感同身受全力防疫辦教育

文/劉東皋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早在染疫「閉關」前就全心投入教育防疫工作的教育局長楊振昇,在身體康復後,又忙著投入會考、校園防疫工作,還要思考台中市各項教育的推進與精進。才「出關」不久的楊振昇,對於染疫被關的種種不便,既感謝太太的悉心照料,又能真正體會到染疫者「孤單」的境況。因此,讓他更有同理心的面對民眾擔憂自己和家人染疫的心情。

楊振昇自暨南大學被盧秀燕請到市府擔任教育局長,由於本身在大學任教三十餘年,又有在小學教書的經驗,也曾在教育部服務過,因此,對於國中小及十二年義務教育,與大學教育銜接問題,都有相當深刻的體認和了解。任上這三年多,他對市長盧秀燕重視及支持教育的感受最深。

台中市的教育文化經費占總預算的40%,讓教育工作的推展與深化獲得極大的後援支持。楊振昇表示,他剛上任時,就聽到許多議員反映各地區公幼極為不足,盧秀燕也提出公幼倍增計畫。在107年時,公幼約90班,原本計畫要在108-111年增加180班,至今年五月中旬前,已增加162班,預計今年下半年要再增加52班,共新增214班,目標逵成率119%,「這是市民很有感的政策。」

面對全球化趨勢,台灣年輕人無法只再專注於台灣的工作和生活,必然在各方面要和國際接軌,因此外(英)語教育將更形重要。台中市外師人數從107年度的23人增加到目前的126人,不敢說校校有外師,但已做到區區有外師,包括和平區都有2位。此外,中師(包括英文老師與其他科目教師),也推動兩軌三階的專業技能系統的進修,讓老師也參加外師教學研習,分三階學習如何引發學生英語及不同領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並加強老師說和聽的英語能力。

自上任以來,楊振昇也推動義務教育老師可以比照大學教授,在長期教學後,有一學期可以留職留薪帶職進修,由於在國民教育中是首創,也無法人人有獎,因此經過一年的研究,規劃初審(資格審)、複審(計畫書審)、及終審(實地考察與訪談),才選出獲獎勵的教師。如今已舉辦第二期,每次都有六位老師獲選。教師帶職帶薪進修後,也要有義務進行後續的服務與心得分享。

楊振昇的創新作為及公幼目標的達成,都需要盧秀燕給予預算上充分的支持。未來,若還有幸擔任盧秀燕連任後的教育局長,除了在教育行政工作上持續精進,不論在悠遊台中學、職業試探教育等工作,都將繼續深化與擴展,讓更多學生在中學以前的階段,就能發掘自己的潛能與興趣,選擇適性的大學及專業科系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