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雜誌 - 第 54 期

2024年6月 第 54 期 : 韓、江、盧將成藍營三位一體?

■ 正觀集



 



 



■ 封面故事



 



 



 



 



■ 中論



 



 



 



 



■ 文化生活



 



 



 



 



■ 發行人:劉東皋



 



 



 



 



■ 總編輯:劉 燊



 



 



 



 



■ 副總編輯:王瑩



 



 



 



 



■ 主編輯:閻鳳婷



 



 



 



 



■ 特約撰述:楊文琳



 



 



 



 



■ 發行單位:中報雜誌社



 



 



 



 



■ 社址:臺中市西區五廊街29之4號6樓之4



 



 



 



 



■ 電話:(04)2223-5576



 



 



 



 



■ 信箱:[email protected]



 



 



 



 



■ 編印:鏵威有限公司   台中市西區五權一街76號 (04)2378-1569



 



 



 



 



■ 中華民國113年06月出刊



 



 



 



 



■ 定 價:每本68元



 



 



 



 



■ 劃撥帳號:22778405    戶名:中報雜誌社



 



 


正觀集-憲政破毀 這些法律人卻噤若寒蟬

/林騰鷂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第15次會議於民國113528日,三讀通過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增訂並修正部分條文。本次增訂及修正重點為:增訂開議日無法決定時之處理方式;總統國情報告常態化,並對立法委員之口頭提問應依序即時回答;重要事項改採記名投票,明定法律位階人事同意權案之處理程序;增訂逕付二讀議案,應交黨團協商之規定;明定被質詢人不得反質詢、拒絕答復、拒絕提供資料、隱匿資訊、虛偽答復或有其他藐視國會行為,及違反規定時之處罰;增訂調查權行使規範,得要求相關人員提供文件、資料及檔案,及違反規定時之處罰;聽證會得邀請政府人員及社會上有關係人員出席表達意見與證言,並規定無正當理由拒絕出席、拒絕表達意見、拒絕證言、拒絕提供資料及為虛偽陳述之處罰。

  這些條文增訂及修正施行後,本有助於國會的正常化,使國會可以獲得充分、完整之資訊權力,並有效發揮立法權監督、制衡行政權之憲政功能,但527日卻有68位國內法律學者發表聯合聲明,要求退回委員會充分討論。這種側翼護航,政治幫腔的作為,實在丟盡了法律人的臉面!

  事實上,在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不想充分討論的是民進黨!民進黨不想對國會改革法案充分討論,從他們提出40多次散會動議就可知,而全民只要調出立法院的公開資訊系統畫面,就可確認,是民進黨在阻撓國會改革法案之充分討論!而國會改革法案又是民進黨多年一再提出的憲政承諾,這八年來在其全面執政下,毫無作為,這些法律人全未吭聲,有提出任何聯合聲明,譴責過民進黨對國會改革與憲政的破毀嗎?

  民進黨人在蔡英文的領導下,對憲政的破毀,可謂是罄竹難書!

  筆者521日在中國時報發表「蔡英文的九大憲政不義」一文中,就分別指出,蔡英文這8年來的九大憲政不義:

  第一是掏空憲政改革,蔡英文曾發表「我對憲政改革的主張」,認為憲政問題最重要的,是解決當前國會與民意脫節的問題,但就任總統後,卻使這個問題更加惡化,所推憲法修正案,全不徹底解決人民主權虛無、總統權責失衡問題!

  第二是謊言國會改革,蔡英文曾發表民進黨主張的國會改革,表示要真正落實「人民的國會」、「開放的國會」、「專業的國會」,改革停滯、效率不彰的立法院。但她就任總統後,國會全無改革,民進黨佔據多數的立法院,卻變成政治紛擾、社會爭議的來源!

  第三是恣意缺德行政,蔡英文恣意任命在地方選舉敗選的蘇貞昌、陳其邁、林佳龍等組成敗選者內閣,使在地方敗選、失去民意支持的人,轉為獲得民意勝選者之中央長官,是典型的缺德行政,嚴重傷害民主精神!

  第四是羞辱司法尊嚴,蔡英文把大法官呂太郎找來叫罵,前大法官許玉秀在「裝睡的人叫不醒」一文中,明白表示:「呂太郎大法官被罵得很慘,被一直罵一直罵,罵了四十分鐘」!蔡英文這種羞辱大法官的惡行,嚴重凌辱司法尊嚴!

  第五是玩弄監察職權,蔡英文恣意不廢除原本主張要廢除的監察院,並濫權提名陳菊為監察院長及其他資歷、學養不足、無人權著作的親綠人士為監委,而陳菊領軍監院,監委可以為卅年前的舊案調查侯友宜,卻不肯彈劾敗壞官箴接受性招待的陳宗彥!

  第六是重傷新聞自由, 蔡英文對NCC否決中天新聞台換照一事,表示:「我們不會介入,因為NCC是獨立機關」,但游盈隆教授馬上對她打臉,表示:「堅持對民眾稱NCC是獨立機關,決策不受政治影響,民眾只會覺得是瘋子,因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公信度非常少」!

  第七是惡化財政紀律,依524日國債鐘資料,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餘額合計64100餘億元,平均每人負擔27.4萬元債務,較蔡英文就任時的53000餘億元,增加了1兆元以上,而國人背負的每人負擔債務也由23萬元暴增了4.4萬元,顯示財政紀律的日益敗壞!

  第八是擴大貧富差距,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民國110年家庭財富分配統計結果,最富有的前20%家庭平均財富5133萬元,後20%家庭平均財富僅77萬元,貧富差距由30年前的16.8倍飆至現今的66.9倍以上。貧富差距之所以如此擴大,主要是蔡英文2018年推動的稅改,說能減輕中低所得者租稅負擔,但卻被立法院預算中心公開打臉,表示中低所得者獲益有限,而高所得者獲益反較大!

  第九是敗壞教育學倫,當前公私立大學比重失衡,學術、技職教育混淆,又因學測篩選機制蕩然,造成人人皆可上大學,卻未能受到良好教育和訓練,以致社會缺乏技術人員與學術也幾乎要斷根!更可怕的是,蔡英文挺林智堅論文抄襲案的怪異言行,嚴重敗壞了教育學倫!

  這個世紀24年來,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三個法律人,各擔任8年總統,但均因缺乏憲政道德與靈魂,佔用不良憲法結構便宜、行貪腐、謀黨私,敗壞了國計民生!賴清德對此憲政破毀情事,禍害民生之事,並非無知。他在201964日,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未來若當選總統,要結合朝野推動憲政改革,將台灣改為「內閣雙首長制」。除了行政院長任命一定要立法院同意外,還要讓立委兼任部會首長,避免執政與民意脫節。

  然而賴清德當了總統後,就對此憲政信諾耍賴,並沒有結合朝野推動憲政改革!反而背離多數統治的憲政原理,恣意任命違反證交法遭判緩刑的罪犯為經濟部長、任命確實違反公務員服務法而被監察院彈劾的陳金德為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任命2024年立委選舉大敗的張廖萬堅為教育部政次、林靜儀為衛福部政次,如此把被民意唾棄的人任命為中央部會首長,完全是蔡規賴隨的破毀憲政!

  憲政如此被蔡英文、賴清德破毀,上述發表聯合聲明之法律學者卻噤若寒蟬,豈不怪哉?在中華民國憲政史上,他們差可比擬英戈·穆勒在《希特勒的法官》一書中,所描述積極參加納粹黨對猶太人殘酷迫害的德國法律人!(作者:林騰鷂/德國科隆大學法律學博士、東海大學法律系退休教授)


台中市政路延伸工程穩定推進!建設局長視察:強化職安、落實品質

臺中市建設局  廣告

  台中市「市政路延伸工程-1(工業區一路至安和路)111年動工,在市府建設團隊的努力下,目標115年底完成全線通車。市府建設局表示,「市政路延伸工程」是市長盧秀燕上任後重點推動的道路建設之一,市府以強化職安、落實品質為優先,穩定推進工程,完工後將打造台中產業黃金走廊,串聯七期重劃區及帶動工業區發展。

  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市政路延伸工程全長約1,950公尺、寬度60公尺,所需經費約739,552萬元(含工程費396,552萬元、用地費343,000萬元);工程分為兩標進行,第1(工業區一路至安和路)目前工程進度約55%,穩定超前,預計114年第一季完工,完工後將先行通車,可分流車輛至安和路及往南屯交流道,有效紓解周邊易塞車節點。

  此外,陳局長523日和地方里長及西屯區長前往工地視察,除關心工程進度,也勉勵施工團隊如期如質完工,共同努力完成台中市重要的交通建設,提供市民更優質的通行環境。

  陳局長進一步說明,第2(安和路至環中路三段)今年1月突破萬難、如期開工,目標115年底完工通車,因路段需跨越筏子溪、穿越高速鐵路及國道中山高口速公路,工程難度極高且相當複雜,包含施作國內「橋寬最大的脊背橋」、國內「最大規模的穿越國道管冪」施工等,皆屬國內之最,未來完工通車後,除打通台中市交通的任督二脈,更是全國工程界的一大突破。

  建設局說明,市政路第1(工業區一路至安和路)正如火如荼進行中,包含東大溪排水箱涵工程、路面下方滯洪箱涵工程及目前施工中的污水下水道工程等,工程前期遭遇眾多管線,經過團隊積極協調相關管線單位,目前皆已順利排除;另第2(安和路至環中路三段)目前已完成脊背橋丁類危險性工作場所報告,送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核備,並將辦理管冪工法穿越國道施工計畫書送交通部高速公路局核備、毗鄰高速鐵路施工計畫書送交通部鐵道局等,預計今年第三季開始進行第1支管冪推管作業。

  建設局指出,未來市政路打通後,將能有效分流台灣大道、朝馬路、五權西路、向上路的車輛,串聯台中工業區、精密機械園區、中科園區,提供市民更便捷的交通環境,帶動工業區和周邊發展,創造就業人口,吸引世界一流企業來台中工業區生根發展。


封面故事-韓、江、盧 將成藍營三位一體?

/劉東皋     /網路擷圖

  也不過近七年前,政壇上曾有「禿子、燕子、漢子」三人組,挾當時「韓流」旋風,韓國瑜、盧秀燕、侯友宜聲勢大幅鵲起;然而,韓國瑜2020輸掉總統大選,不久後又遭罷免高雄市長職務,國民黨剩下燕、侯在各自的台中與新北兩直轄市深耕,並於2022年的九合一選舉,帶起國民黨新一波的聲勢,尤其以盧秀燕身為國民黨女力領頭羊,對2022的縣市長選舉戰績,貢獻猶大。

  然而,2024大選,侯友宜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不論在候選人角色的表現上、或是藍白合與藍白分裂的過程中,他和金溥聰、朱立倫三人組的表現導致國民黨在總統一役輸得極不光采,導致侯友宜在選後失去了當初「漢子」的光環。

  反倒是盧秀燕因在台中促成立委藍白合,加上政績與信任度持續受遠見雜誌等民調肯定,而聲譽日漲。韓國瑜則因總統大選藍白合的破裂,因緣際會登上立法院長寶座,重新在政壇上占有一席重要位子。

盧秀燕促成台中藍白合 聲譽日漲

  如今,當初的禿子、漢子、燕子,剩下燕子未曾參選總統,盧秀燕也成了目前國民黨內唯一被寄予厚望奪回中央執政權的下屆總統人選。

  不過,被寄予厚望是一回事,能不能被推舉上位參選總統,則是另一回事。因為,在朱立倫仍被許多藍營人士視為有意連任國民黨主席、繼續掌握黨機器的現況下,很多黨內人士卻也不看好盧秀燕能順利代表國民黨參選2028總統。

  縱使如此,盧秀燕與韓國瑜、江啟臣,卻可能成為藍營新三人組,而順勢成為2028年國民黨總統參選人。

  新三人組的形成,始自不久前政治傳聞。韓國瑜被傳有意與盧秀燕、江啟臣結盟,並有意支持前台北縣長周錫瑋拿下國民黨主席之位。韓國瑜則透過聲明表示,身為立法院長,韓既需保持中立,也不介入國民黨務及黨主席選舉;相關傳言為子虛烏有。

  韓國瑜所發的聲明,雖非此地無銀三百兩,但也不致於像朱立倫所說的「無風起浪」。也就是說,此地無銀至少也有好幾兩,而無風豈能起浪?

  立法院長議事需公正,那是在立法院內的事;介不介入黨務,那是各自政黨與個人尺寸拿捏的事。過去曾有「公道伯」稱號的國民黨立法院長王金平,都還曾參選過黨主席,他豈有可能不介入黨內事務?最喜歡「兩套」甚至「三套」標準的民進黨,有哪位立法院長及副院長,不曾是正國會、英系、新潮流系派頭或大老?有誰敢說他在擔任立法院長或副院長時從不介入民進黨務選舉的?

誰說立法院長不能介入黨務?

  韓國瑜說他未介入國民黨務,可以指的是「目前現況」,就算還未曾真正全心投入支持周錫瑋,但身為國民黨籍立法院長,還曾參選過國民黨主席的韓國瑜,未來一年內會完全不介入黨務嗎?這也太不符合「政黨政治」的黨情了。

  至於,韓、江、盧有沒有在國民黨內結盟成三位一體,則又比黨主席選舉的層次「更高一層」了。

  先不說禿子與燕子在2018年的市長選舉建立的交情,他們兩人之中有一個重要的交集人物,就是台中豐原山城出身的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一旦韓、江成為一體,江、盧也合作無間,加上禿、燕曾經的合體,這三位一體,自然是順勢而成。

  韓江一體,在國民黨立法院副院長搭檔未確定前,韓國瑜便「自作主張」挑選江啟臣作為副院長搭檔,已充分顯示兩人合體的跡象;65日,韓國瑜又前往參加江啟臣團隊在「韓江烤肉」的聚餐,更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做某種的宣示了。

  盧江一體,則早了兩天、在63日於台中市石岡區「萬安公托」開幕記者會現場公開顯露;盧秀燕當場假藉推動公托建設要江啟臣「一棒接一棒」、「準備接棒」,對於國民黨內誰來接手下一屆台中市長選舉,兩人等於有了「明示」的合作默契。

  韓江盧的三位一體,可以從今年初大選後、盧秀燕宣布的一位副市長鄭照新「快速升官」加以體察。鄭照新在擔任韓國瑜高雄市長任內的新聞局長之前,即擔任江啟臣10多年的特助;韓國瑜參選2020總統時,鄭照新擔任他的發言人;韓總統敗選後,鄭照新便到高雄市擔任新聞局長,直到韓國瑜被罷免高雄市長職務後,鄭再回到國民黨中央擔任江啟臣任黨主席時的文傳會副主委。

韓江盧合體 早有跡象

  20219月,國民黨主席競選期間,鄭照新為抗議朱立倫在四位候選人(其餘為江啟臣、張亞中、卓伯源)的政見發表會當中提前離席風波而請辭文傳會副主委;20222月,他便回到台中接下盧秀燕團隊新聞局長的位子。

  而今,年僅42歲的鄭照新在台中新聞局長職務僅兩年、且未歷練市府副秘書長或秘書長等職務便直升副市長,並實際上成為三位副市長中最常扮演盧秀燕分身在外跑程。顯然在2026市長選舉時,鄭照新應會是輔佐江啟臣的極重要幹部之一。

  從鄭照新個人的從政歷程,具體而微的顯露出,三位一體的「韓江盧聯盟」,早已在形成中;只是在距離國民黨主席改選還有一年的此時,才傳出韓江盧聯盟罷了。

  不論韓國瑜是否會支持周錫瑋參選下屆國民黨主席,未來國民黨真正具有振衰起敝、重振國民黨聲勢的三人組,應是韓江盧無異。到時不論三人組支持誰選國民黨主席,對於尋求連任的朱立倫,都將是最大的威脅與反制力量。 (本文同時於113618日刊登於優傳媒電子報)


封面故事-鄭照新接任副市長 忙到沒時間減重

/劉東皋

  2024總統大選過後不久,台中市長盧秀燕即於115日宣布兩位懸缺已久的副市長人選,一位是新聞局長鄭照新,另一位為市府副秘書長賴淑惠,算是跌破部分人眼鏡,也碎了一些人的心。

  當時傳言,至少有位副市長是民眾黨參選中一選區立委落選的蔡壁如。不過,鄭照新接受本刊訪問時說,盧秀燕對於副市長人選早有定見,不曾考慮到蔡壁如。或許,外部的傳言顯露出部分人士的期望,盧秀燕在傳言未發酵造成紛亂前,便快刀斬斷麻補足兩位副市長職務。

  盧秀燕2024年大選後就其新任副市長的佈局,與她在2018初任、及2022連任市長時,有很大的不同。

  2018她剛任台中市長,找來富有外交經驗的令狐榮達、具警政經驗的陳子敬、及有段時間落選立委的楊瓊瓔,擔任副市長。楊瓊瓔在副市長任內,於201912月為投入2020立委選舉,而辭去副市長職務;盧秀燕則在一段時間後,由曾任胡志強時代台中副市長的黃國榮接任。

副市長任用 盧秀燕佈局大不同

  2022年盧秀燕大贏蔡其昌而連任,卻一口氣走了令狐榮達與陳子敬兩位副市長。黃國榮續任,但只補了一位國民黨參選嘉義縣長落敗的王育敏;另一位副市長則一直懸缺到2024總統大選之後。

  從盧秀燕擔任台中市長以來,她的副市長人選,通常有一位是「政治任用」,其餘則是在市政及公務上能以專業輔佐她的人。如令狐榮達的國際外交事務經驗,對台中城市外交的推展有相當貢獻;陳子敬則在警政治安工作上,可以给予初任市長的盧秀燕重要諮詢與協助坐鎮。

  而包括楊瓊瓔、王育敏,則是很明顯的政治性任用。楊瓊瓔立委落敗後,從未放棄再投入選戰;王育敏則很明顯是需要有個位子保持政治溫度。就盧秀燕而言,這兩人都參與過選戰並擔任過立委,對外可以為她分勞、在相關行程上代表她的分身,在市政上自有一定的功能。

  不過,楊瓊瓔擔任副市長不到一年就轉戰立委,並順利當選,回到她區域立委的「老本行」。王育敏則是趁著2024民進黨衰敗之際,以國民黨不分區立委身分再回到立法院,在台中市這一年,也未看出她在社會福利與兒童安全專業做了哪些貢獻,便又一溜煙跑回台北。

一次補足內升二位副市長

  也因王育敏的再度返北,盧秀燕一下子懸缺兩位副市長,不可能僅靠黃國榮單獨支撐,有好事者自然認為,傳言將進台中市府的蔡壁如可能占有一席副市長。沒想到這次盧秀燕一骨腦皆自市府內升,其中鄭照新可算是一大「奇點」。

  鄭照新曾任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10多年的特助,後來在韓國瑜競選總統時擔任韓的發言人,並任韓在高雄市長後期的新聞局長。在黃國瑋於2022年初辭去台中市新聞局長後,被盧秀燕延攬到台中任新聞局長。

  鄭照新受訪時表示,原本他的工作主要在市政及城市行銷上,盧市長從「老幹新枝」市政傳承的考量上,給他這個機會接任副市長,只能說感謝;他工作上遇到的三位長官(江啟臣、韓國瑜、盧秀燕),對他的工作表現都給予肯定,讓他在每個工作崗位上都必須自我要求全力以赴。

  會形容鄭照新是升任台中副市長有如宇宙大爆炸時的那個奇點,不只因為他是全台最年輕的副市長,而且以新聞局長直接升任,未經過市府副秘書長或秘書長等職務的歷練,可見盧秀燕對他工作能力與認真度的肯定。

接副市長全力以赴 百倍投入

  鄭照新工作認真的程度,可以從他的體形漸往橫向發展可以看出。在年初春節過後的新聞局春酒場合,鄭照新便聲稱他要好好減重;6月端午節前夕訪他,他又自己提一次,體重一直減不下來;問他工作是否比過去新聞局時代更忙?他以至少「一百倍」形容從早到晚的投入。

  由於晚上他仍要代表盧秀燕跑許多行程,又要以盧市長的親和力為標竿;但男性在晚上餐會場合的親和力,主要表現在「來者不拒」的社交禮儀上,搞得他晚上10點以後才能回到家,回家後也累癱了。實在沒能好好按時運動。

  在市政業務上,過去他只要專注在新聞局工作上,如今他負責督導各項業務包括警政、消防、環保、新聞、運動、觀光、研考、數位等。之前在新聞局崗位,對於城市規劃、研考指標、城市ESG的發展等,只要大致了解並負責推廣行銷即可,但現今必須深入了解,才能在政策上有所參與和督核,甚至有時必須提供決策意見。也就是說,目前橫跨的多項市政業務上,他常需扮演參與者、執行者及決策者的多重角色。這便是他形容的,目前的工作比之前他在新聞局時,還要多投入百倍以上。

是否輔佐江啟臣接棒? 鄭不敢說

  由於盧秀燕在市政上班時間大都不談政治議題;對於他未來是否在江啟臣「接棒」盧秀燕參選市長時、及未來江在市政的輔佐上同樣承擔重任?他略有迴避說,他不能說一定是協助江,否則恐被「瓊瓔姐罵」。因為楊瓊瓔也曾表達有參選台中市長意願。

  不過,他又補了一句說,在接觸一般非政治圈的民眾時,不少人對於江啟臣在2018年國民黨市長參選人初選民調僅輸盧秀燕不到1個百分點,卻仍依承諾全力支持盧秀燕的風度,給予相當肯定,許多民眾因此很順理成章的認為,接下來應該要由江代表國民黨參選下屆台中市長。

  至於盧秀燕是否更上層樓參選總統或國民黨主席?鄭照新表示,目前都不能說要選或不要選;對盧市長及市政團隊而言,將市政工作做好,維持盧市長目前六都第一的施政滿意度成績及市民的信任度最重要。

  顯然,在另兩位副市長都是公務專業體系行政技術官僚出身的背景下,鄭照新接下來這兩年輔佐盧秀燕「老幹新枝」的傳承(臣)任務,將是任重道遠。且他應不會是台中市的短命副市長,不論是江啟臣的接棒、或盧秀燕的更上層樓,年僅42歲的鄭照新,都有他持續發揮的舞台。就此而言,保持身心平衡,做好健康管理,對他來說,便格外重要了。


封面故事-謝坤宏也想選黨主席?主張專任黨主席 無私為黨舉才

/劉東皋

  國民黨前中常委、中常委聯誼會秘書長謝坤宏表示,若他籌措足夠競選經費,也有意參選國民黨下屆主席;而且,參選當然要以勝選為目標。

  曾經於2013年有意與馬英九競選國民黨主席的謝坤宏,當年因未符合連署要求而無法參選。但他曾連任9屆中常委,雖然本屆不再續任中常委,仍保有改造國民黨的心。

  他表示,民進黨處於物極必反、盛極而衰的階段;然而,2028年的總統大選,國民黨還是需要推出一個「明君」,才有勝選機會;現時看似以盧秀盧聲勢最高;不過,以他多年參與國民黨中常委的過程,他認為盧秀燕的個性不見得適合擔任黨主席之位。

   雖然國民黨內一直有聲音指出,盧秀燕若不選上黨主席,恐怕無法選總統或選不上總統。謝坤宏則從另一個角度思考,黨主席應該心無旁騖投入黨務工作並輔佐「最佳人才」選上總統。長期在黨務上接觸過吳敦義、朱立倫等國民黨主席,謝坤宏感到,朱立倫和吳敦義的個性相類似,對總統大位都一直有自己的想望;然而這也讓黨主席難以內心純正的公平推舉出最好或最適當人才參選總統。

  「當黨主席就要專職」,不要兼著做,除了能夠讓黨成為藍營穩定的力量,並在黨務革新上,可以放手推動。謝坤宏舉例說,專職的國民黨主席不但可以往返於中國大陸,為兩岸和平與經濟合作的帶動,發揮一定效力;並且可以到國際上宣揚國民黨理念,以政黨主席身分,和美、俄、日、英等國家的政黨領袖進行交流,這也同時推展了國民黨的「國際事務」。

  過去總認為一定要當黨主席才能選總統,但這最近幾屆國民黨並不是主席參選。如韓國瑜、侯友宜都不是以黨主席身分參選;而朱立倫「換柱」參選總統時雖是黨主席,卻也選不上。馬英九2008年選上總統時,當時的黨主席是吳伯雄。

  或許,國民黨現在會產生「選總統一定要先選上黨主席」的迷思,主要是因從洪秀柱(被換掉)、朱立倫、韓國瑜到侯友宜這幾位有意參選總統的人,都因黨主席及黨中央的一些偏私作為,造成初選紛爭不斷、最後出線的人選不是離心離德,就是聲譽形象受損而使選情重挫。

  除了朱立倫看來要參選連任,既然自己有意參選黨主席,其餘還有誰適合出來選黨主席,謝坤宏都樂於基於公平原則下競爭。不論是趙少康、張亞中、連勝文或傅崐萁、侯友宜。但他的期望是,未來的國民黨主席和秘書長都應該專任,專心於黨務的革新與發展,並無私的為黨舉才。


封面故事-臧幼俠談誰應是下一屆國民黨主席?

/劉東皋

  自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廢掉」黃復興黨部後,過去隸屬黃復興黨部的黨員有許多成了「反朱」大將;國民黨前黃復興黨部主委臧幼俠算是其中之一。對於誰適合擔任下一屆國民黨主席,臧幼俠不指涉特定人士,但他期望的是,身為國民黨主席,應該要懂得禮義廉恥、要能帶大家打贏選戰、以公平透明的方式舉辦選舉,敗選時也應負起該負的責任。

  臧幼俠對國民黨主席的期望,正反映出他為何認為朱立倫應該下台的內心想法。他直言不諱的說,政黨的主要任務在打贏選戰;但朱立倫本屆上台後,有哪次選舉打贏的?包括四項公投、中二選區立委補選、2022縣市長選舉原本承諾要贏得161縣市也未完成、這次2024大選更是輸掉總統選舉,但朱立倫總有各種理由不辭職下台。

  之前不論馬英九、吳敦義、洪秀柱等人,都曾因負起敗選責任而下台,但朱立倫成了常敗將軍卻堅不下台;難怪臧幼俠對國民黨主席的首要期望是要懂得禮義廉恥;尤其是要「知恥」。

  臧幼俠認為,「選舉勝敗總有各種因素,敗了沒有關係,黨本就永續存在,生聚教訓後,下次再戰。但主事的黨主席要知廉恥,不能既不道歉、還賴著不走;又將敗選之因推給黃復興(黨部)。」

  原本在江啟臣時期,國民黨引進許多青年入黨,但換了朱立倫之後,「很多人他都不用。」如曾經提案罷免市議員黃捷的徐尚賢在高雄相當具有戰鬥力,卻因爭取以無黨籍參選市議員而遭撤銷黨籍。這些有戰鬥力的「前國民黨員」遭到排擠,卻用了一些只會唯唯諾諾的人。以這次不分區立委而言,「除了陳永康之外,有誰有用?」

  對於國民黨的改革,他言簡意賅表示:「國民黨的領導人能夠知道禮義廉恥,公開公平帶領國民黨,國民黨就有救。」他認為,國民黨是百年政黨,各項制度其實都相當完備,最重要的是「人」的問題。

  就因為沒有廉恥處義、無法以身作則做到公開公平、以德能服人,國民黨這幾次的總統選舉都敗下陣來;如果能有禮義廉恥之心、行,國民黨上下就能發揮、贏得選舉。

  對於外傳朱立倫目前黨務上的各項動作都是為了連任黨主席、並有意代表國民黨再度參選2028總統,臧幼俠不以為然的說:「連黨主席都做不好,如何當總統?」有人放言2028可以「朱盧(秀燕)配」或「盧朱配」,他認為都配不起來,盧秀燕何必委屈自己去和朱搭配?也不見得會被國民黨基層或社會大眾所認同。

  不過,對於朱立倫可能還會參選明年的國民黨主席,臧幼俠表示,雖然反對朱繼續領導國民黨,但朱是國民黨員,只要符合條件,也不能阻止他參選。重要的是,選舉過程與選務工作必須公開公正且透明,不要再玩各種暗盤交易及卑劣手段,建立國民黨整體榮譽感,才有機會在下次大選中贏得勝利。

  江啟臣擔任國民黨主席時,以少將軍階退伍的臧幼俠受拔擢擔任黃復興黨部主委,曾被視為爆冷門,因為黃復興黨員主要為(職業)退役官士兵,因此重視軍中階層關係,過去主委都為中將以上。然而,江啟臣不是隨意找一個「少將」來改革黃復興,臧幼俠離開軍隊後曾擔任高雄市兵役處長,並在吳敦義任國民黨主席期間便擔任國民黨高雄市黨部義務副主委10多年,直到2020年。

  也就是說,臧幼俠既具有市政兵役業務主管經驗,也和地方黨部建立長久的關係,並深入了解地方黨部的生態與運作,才被江啟臣找去擔任黃復興黨部主委。與一般自軍中退伍、長期在軍中文化浸淫的高階將官不同,過去的黃復興仍強調軍中階級、並脫離不了「官大學問大」的「上對下」官僚訓話風氣;臧幼俠深刻了解軍中有一大批低階軍、士官退伍軍人在社會上歷練後的能力與成就不比軍中將領差,且更接近社會地氣,因此將年輕化、活力化視為改革舊有黃復興黨部組織文化的首要之務。

  他表示,多數剛自軍中退伍的黃復興黨部成員,主要都在40多到50歲,但擔任主委的「將軍」常已年過70,年齡差距造成彼此間的距離,加上軍階意識強,很多青壮年退伍軍人已不喜歡聽訓、聽令,而是要以理、以身作則才得以服人。

  尤其,許多專科班退伍軍人早早進入社會,不論在事業上、在社會層面上,都已有一定的成就,但因與高階年長將領有一定的生理、心理距離,導致愈來愈少人進到黃復興;如果黃復興能重用士官退伍人士擔任黃復興主要幹部,不是更能吸引退伍的年輕的士官兵進入黃復興嗎?

  臧幼俠指出,黨務系統與軍隊制度不同,國民黨既是社會團體,應以「服務」作為「領導」的核心,不論是國民黨本身或黃復興黨部,道理與精神應都一致,不能再以官階與權位壓人。包括黃復興,國民黨內很多人都已能「自我改造」、希望提升國民黨與自我的榮譽感;然而,影響團結且最不稱職的,卻是現任黨主席本身。


中論-誰是真正的中華民國派?

/劉東皋     /網路擷圖

  曾號稱是中華民國派的陸軍退役少將于北辰,在偏綠媒體上頻頻口出歪理和妄言,已到了令人懷疑其心理智商的地步。不過,他能當上少將退役,按理講智商與心理應經過基本測試才對,否則中華民國國軍的作戰能力不免堪憂。

  因而只能合理推測,于北辰恐是為了個人利益,既要討好偏綠媒體及其觀眾,便扭曲自己的心理及言行,這樣的人,既不可能是真正的中華民國派,也不會是台獨派,只不過是個唯利是圖派罷了。

  于北辰一開始看似勇於和國民黨黃復興黨部的傳統體制對抗,塑造自己敢言的言論,但他的言論主要內容,多只不過是為了附和某些「堅決反共」的群眾心理;而目前的台灣,「堅決反共」的群眾正好以台獨派人士最多。離開國民黨參選桃園市議員的于北辰,除了繼續其反共言論外,更是投偏綠媒體所好,既支持王義川「以膝蓋分析大數據」的言論,還諷刺共軍登台作戰沒有GOOGLE會迷路。之前的「210%攔截率」的笑話,更是令人懷疑國軍將領的腦袋與素質。

于北辰輕浮以對自己的將星

  如果一個人真的有中心理念,敢勇於自稱是「中華民國派」,理論上就不會為了個人利益而扭曲自己的心理與言論,讓自己淪為小丑與笑話去迎合電視台主持人及其觀眾,甚至還指著自己身上的一顆星說:「告訴你,你就升不了啦,你有沒有?我有你沒有,氣死你…」;真的是從沒有見過如此跳樑輕浮、拿自己的少將軍階當兒戲的中華民國將領。

  就是因為過去完全沒有看過一個國軍將領這麼胡扯八道、態度還如此輕浮,自然會讓人猜想,過去在軍中,他到底是靠自己的學識才能升到少將,還是只會靠著巴結耍嘴皮子拿到他那一顆自炫自耀的將星?而以他這種人格與隨風轉舵的個性,又怎麼可能是真正的「中華民國派」?

  生長於台灣、自認是中華民國派的人,至少有兩點的理念堅持,一是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其次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同屬中國,不認同兩岸一邊一國,也不願意台灣與中國大陸永久分離成一中一台。

  以這兩點理念的堅持,就可以辨識出,哪些人是真中華民國派,哪些人是假中華民國派。而從這兩點理念延伸,即可以分辨出,誰是打著中華民國派卻只會隨著利益而見風轉舵的人。

  于北辰幾乎天天上偏綠政論節目,如果他是為了中華民國的存在與兩岸同屬一中而辯護,不會只想著為他的政論同僚王義川辯論說:「電視前面不能亂講話嗎?」也不會拿著自己的一顆星在那裡叫囂「你就升不了」,又天天打著反共的名義羞辱自己的軍中同袍;或與泛綠陣營沆瀣一氣的將「反共」、「反中」與「抗中」故意混淆在一起,製造兩岸仇恨與分離意識,則也許他還算是個中華民國派。

  然而,看他一副指著自己一顆星而小人得志的樣子、把政論名嘴的五四三視為「電視前可以亂講話」的特權、或只會扭曲是非為王義川辯護的模樣、並利用「反共產黨政權」的名義而配合綠營名嘴製造仇中與分離意識;便可以分辨出此人,根本是唯利是圖派而非中華民國派。

  同樣的,一直自稱中華民國派的政論節目主持人兼名嘴的黃暐瀚,最近因發表支持賴清德就職總統時的兩岸演講內容,而被批是「由藍轉綠」。黃暐瀚便在自己臉書上為自己做了一番辯解,說自己自始至終哪一點對不起中華民國?甚至還直言:「如果不接受被統、不願意聽從對岸,就是變綠、就要被打…,那就綠吧!」

附和賴清德台獨意識  黃暐瀚被批由藍轉綠

  黃暐瀚常自稱在新聞及評論上非常「客觀中立」,但是否真的客觀中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包括他自己。是否客觀中立,他自己心理明白。

  從邏輯上講,支持賴清德的台獨理念與其兩岸論述,會不會因此「對不起中華民國」,可以從前面所提的兩點「理念」做為評斷。一是,黃暐瀚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嗎?其次,既是中華民國派,便應尊崇自1912年以來建立的中華民國、以及憲法所訂的一個中國原則,且絕不願意見到兩岸永久處於分離狀態。

  縱使,中國共產黨一再宣稱,世界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代表中國的政府。但中共講的是「政府」,他只是號稱「代表中國」。雖然聯合國也予以承認,但如果真的是生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派,為何不能承認自己及台灣也是中國的一份子?而中華民國「政府」目前所管轄的台澎金馬地區,並不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所管轄。

  重點即在於,聲稱中華民國派的台灣人,應該要勇於承認中華民國與「文化中國」、「歷史中國」、乃至「地理中國」,是同為一體的,未來不論是採取聯盟、邦聯或聯邦之制,台灣就是中國的一部分,也具有中國身分。

  如果只是一味附和賴清德「台獨價值」式的中華民國台灣或台灣,也明知他從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卻只故意拿自我安慰式的「不接受被統、不願意聽從對岸,就是變綠…,那就綠吧」等理由,來迴避自己內心那一把尺的檢驗,而曲意迴護當權派的台獨意識與意志,讓人感覺明明想變綠又不敢承認變綠、也不知其中有什麼利益糾葛?這自然不是真的具有「中華民國派」理念的人。

  台灣社會價值觀愈混淆(多元和混淆是兩件事)、台灣人愈純利益導向而不講是非、搞得台灣愈來愈沉淪混亂,便愈讓美國政府與其背後美國式惡質資本主義政客財團高興,因為可以利用其金融資本與權力操弄的台灣買辦型政商媒人物就愈多。期望更多純正的中華民國派,認同兩岸同屬中華民族與中國,為兩岸中華人民和平共處與共生共榮而努力。    (本文同時於113611日刊登於優傳媒電子報)


文化生活-種電不如種樹 賴水和心有大願

圖文/閻鳳婷

  和準工業公司董事長賴水和二十多年來,以公司一半的收入在臺中東勢山上種樹,從最初的2.4甲擴增至今已達7甲,並長期擔任志工,四處送樹苗,宣導種樹愛地球、行善及孝道能使社會更祥和的理念,2016年獲國家智榮獎,2019年獲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第22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被封為「種樹的男人」,不營利、只付出的做法,母校南投縣國立中興高中前校長張瑞杰送了他呆子、傻子、瘋子、憨子、盤子「新五子登科」的雅號。

種樹行善 事親至孝

  法國作家尚‧紀沃有本小說《種樹的男人》,描寫一位孤獨的牧羊人,把對家人的思念化成對大自然的愛,每日種下一百粒橡實,三十多年過去,荒蕪變綠地,牧羊人不求名利和回報,事成後悄然離世,感動了許多讀者。在臺灣,有位人稱賴桑的「台灣樹王」賴倍元,也做著相同的事,賴水和受到感召,也開啟了種樹生涯。

  1995年,賴水和在東勢軟埤坑買了一塊山坡地,帶領家人和員工一起種樹,包括 肖楠、牛樟、臺灣土肉桂、沉香木、銀杏、櫸木、落羽松、茄冬、五葉松等,這片「和準林場生命教育基地」,讓原本超限開發的山坡地變得鳥語花香,生機盎然,山坡下的居民不再害怕土石流的危害。

  賴水和為地球種樹,也為母親種樹,除了在林區種,也在住家和工廠種,為了讓母親有個充滿芬多精的散步空間,他打造了一條長125公尺、寬1.2公尺連鎖磚「孝道」,搭配涼亭和小木屋,方便中途休息,這條道上,充滿了他和母親的許多回憶。

  為了陪伴母親,賴水和近11年沒有出國,並盡量推掉晚上的活動,如果推不掉,也會趕在晚上十點半前回家。每天晚飯後,他會陪母親聊天,母親八點半左右會去睡覺,他則在客廳沙發上小睡一會,半夜12點左右醒來,看看母親是否睡得安穩,三點多才會上床一覺到天亮。三年前,賴水和母親以百歲高齡過逝,兩段式睡眠的習慣至今依舊改不了。

  和準林場免費開放參觀,賴水和還捐出周邊近200坪土地,供地方興建土地公廟,並常四處分享種樹的好處,包括綠化森林、美化環境、水土保持、製造芬多精、調節氣候、注重環保、愛護地球。若以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這些「樹員工」還有許多優點,包括不罷工、免勞保、免健保、免遣散費、免退休金,而且從不對老闆囉唆,還可以讓種樹企業每天漲停板,日日有希望。

樹和土地公的救命奇緣

  民國97年,他從大雪山下來,發生了一起嚴重車禍,結果竟毫髮無傷。他回憶,當天半路覺得車子怪怪的,打電話給修車廠,老闆在洗澡,電話是老闆兒子接的,無奈之下,只好再往前試開一段,為了方便隨時下車檢查車況,忽略了再次繫上安全帶,不料剎車失靈,車速20公里時,不敢撞山壁,怕維修費至少要花費45萬元,時速由20公里增至40公里,駕駛座旁還有位朋友,如果撞山壁以求停車,會傷及友人,後看到前方有輛白色車子,當時時速已飆升至60公里,眼看即將追撞,一個彎道,白車在眼前消逝,他則失速衝出沒有護欄的山路,直墜200公尺深淵。

  賴水和說,當時腦海裡只想到三件事,家中母親、山上的樹和自己的一生要完了,結果車子在五樓深被一棵大樹攔住,他感到被土地公雙手環抱,和友人都安全無恙,相較車子毀損的慘狀,救援的拖吊業者無不嘖嘖稱奇,很多人以為他是車禍後才開始種樹、捐地蓋土地公廟,事實上這是他多年前就做的事,益證樹與土地公有靈。

欲望要少一點 愛地球多一點

  賴水和從種樹的經驗中,體會出處事座右銘,包括步步為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抽絲剝繭、深思熟慮、小心謹慎、膽大心細,這樣在林間工作、登高爬低時才保周全,處事則能趨吉避凶,且強調凡事要多聽多問、多考慮多起疑心,有問題要立即反應。

  從種樹過程中,他也感悟出教養孩子的道理。他表示,如果給樹經常澆水,根就不會往下扎深,真的不行時,樹會展現出來,屆時再伸予援手,同樣的,不要對小孩照顧得太好,會缺乏抗壓性,無法茁壯、獨立。

  他不斷強調「欲望要少一點,愛地球多一點」,一個人所做所為如果只是為了自己好,是獨善其身,能達目標叫「成功」,所以大多數人都在拚妻子、車子、房子、兒子、金子,俗稱「五子登科」,但到頭來一場空;如果為別人好、為社會好,就是兼善天下,能達目標叫「成就」。

  景氣不好,工廠賺不到什麼錢,目前投入林場的經費已大幅縮減,但每個月請三人做維護、種植的費用仍需89萬元。賴水和交代家人,未來不能賣林,只能種樹,不能砍樹,雖不能變成口袋裡的現金,但仍是自家資產,更是地球的資產,目前家人對此有點異意,成為賴水和心中的一道坎。

種電不如種樹 心有大願

  民國44年生的賴水和,80歲時要退休到山上養老,看到政府這些年為了種電,與民爭地,他強調「種電不如種樹」,他人生至今還有兩個心願,一是到聯合國演講,宣導種樹的重要,希望成立專責單位,把地球上各處能種樹的土地予以規劃評估,用各種適合的方法種起來,二是在與上帝喝咖啡前,能看到地球各處,包括沙漠地帶也能種上滿滿的樹。

  他說:「世界最遠的距離,就是從知道到做到,只要人類團結,一心一意,何難之有!」

《異境》

我悄悄的走入山林,山林靜悄悄,

除了細潺的清澗,和不肯入世的閒雲,

一剎那,怕再無多餘話語,能抒噫眼前異境,

這方土,幸有情蘊養大千,願來世再續前緣。


文化生活-以心中純粹的童心 與孩子共處一夏

/劉 燊     /台中國家歌劇院

  「台中國家歌劇院 預計於79月推出四檔精彩節目,包括《爵世融合—歌舞讚頌》、《青鬼好朋友》、《白Ⅲ》、《The Wizard of Oz 綠野仙蹤》百老匯音樂劇等。

遇見喬安娜拉丁爵士創作樂團《爵世融合—歌舞讚頌》泰雅古謠世界風

  這是場無拘無束的山林之音與自由爵士的交織律動!團長楊容喬說,樂團一直嘗試將爵士與世界音樂融合,原住民歌舞也是世界音樂的一支,這次攜手梨山國民中小學、和平國小的泰雅古謠合唱團,帶來融合臺灣原住民歌舞、熱情佛拉明哥和自由即興當代爵士的演出,717日在中劇院,一起感受爵世融合(Fusion Jazz, Flamenco & Folk)的跨界之旅。

愛樂劇工廠 親子音樂劇《青鬼好朋友》戰鬥吧!桃太郎!!!

  愛樂劇工廠2023年慶祝創團20週年的大作《青鬼好朋友》,融合日本童話《桃太郎》與《哭泣的紅鬼》,反向思考幸福的定義。透過親子音樂劇的氛圍,結合繽紛的馬戲、特技、雜耍與影像科技,打造身歷其境的精采童話世界。編導王慕天說,希望藉演出讓孩子反思,我們能否不以種族標籤別人?能否學會體諒他人的痛苦,換位思考,找到更和平的相處方式?91日在中劇院上演。

純白舍 Dance Lab《白Ⅲ》

  致力於青少年舞蹈劇場的純白舍Dance Lab,這次邀請編舞家林文中、蘇威嘉、陳敬皓合作《白Ⅲ》,為純白舍Dance Lab打造第三檔青少年舞蹈劇場作品。團長曾珮瑜說,2019年開始打造《白》系列作品,2024年推出的《白Ⅲ》,試圖在作品中留住小舞者會與不會的一瞬間,以及小舞者在學習過程中散發出的渴望和企圖心。9131415日將在小劇場演出。

安徒生和莫札特的創意劇場《The Wizard of Oz 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原著自1900年出版至今,影視、劇場改編作品不勝枚舉,AM創意取得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劇本與音樂授權改編為中文版,搭配引人入勝的全新舞台服裝設計,以創造一場5歲到95歲都能參與的感人旅程為目標,91415日將於大劇院上演。


文化生活-諸葛四郎「葉宏甲百年紀念」系列展國漫館登場

/   

  四、五、六年級生最具有記憶點的臺灣第一本國產英雄漫畫《諸葛四郎》,當時風靡大街小巷,主題歌曲更是郎郎上口,漫畫主角諸葛四郎與真平成為當時大人小孩心中偉大的英雄。今年適逢《諸葛四郎》創作者、漫畫家葉宏甲百歲冥誕,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推出「葉宏甲百年紀念」特展,讓經典臺漫穿越時空。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表示,感謝葉佳龍去年金漫獎頒獎典禮上宣布願意將父親葉宏甲的作品捐給文化部,文化部也即刻進行保存、整飭的工作,對相關文物、手稿做最妥善的維護。由於陸續捐贈的件數非常多,文化部特別選擇葉宏甲百歲冥誕時,用前導展方式先行的方式呈現葉宏甲的創作軌跡,重現臺漫經典,讓大眾認識「諸葛四郎」這個臺灣第一個能夠同時轉化成電視劇、舞台劇、電影及各種文創商品的臺灣原創IP。期待5年後在國漫館新建場館裡能將葉宏甲的作品做一個完整的呈現。

  葉宏甲長子葉佳龍表示,「平凡的人,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希望民眾透過展覽瞭解葉宏甲如何在困境中堅持努力,跟隨心中的夢想與熱情,作出人生勇敢的決定。2024年此檔展覽讓「諸葛四郎」重新被認識,歷史再被看見。

  文化部表示,葉宏甲1958年於《漫畫大王》周刊開始連載《諸葛四郎》,至1970年間風靡全臺,漫畫主角成為當時孩子們心中的英雄,承載許多人的童年時光與成長回憶,漫畫更改編成電視劇、舞台劇、電影等。


文化生活-從#ME T00 到 #WE DO拒絕性暴力 要3拿與3要

/劉 燊

  6月「家庭暴力防治月」,臺中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推動拒絕性暴力、社會大眾應有「3拿與3要」的觀念與作法。

  #MET00在全球形成一場社會運動,目的在揭示和抗議性別暴力、性騷擾和性侵犯。台灣則自1125月燒起#MET00運動,先從政治人物開始延燒,不少性騷擾當事人、見證者打破沉默,道出自己的#MET00故事,從政治界燒進學術教育界、運動界、商界與文化與影劇界。

  根據衛福部每年公布《性騷擾事件申訴調查》,過去5年申訴案件大幅增加,從107年的817件,倍增至112年的2,650件;申訴成立高達70% 78%。衛福部性侵案件報告也顯示,112年性侵害案件更多達10,351件。在#MET00運動推波助瀾下,受害者紛紛願意站出來為自己發聲,加速《性騷擾防治法》修法腳步,並已於11338日全面實施。

  對於性騷擾及性別暴力,人們總是有許多的迷思,甚至出現檢討被害人的行為,性別暴力受害者通常有著難以言喻的傷痛,在性別平等的時代,社會大眾應拿掉有色眼鏡,看見受暴事件的本質,錯在於加害者,任何人未經同意都不能侵犯他人的身體自主權,應對加害者說「你不對」!而不應譴責受害者。

  6月為「家庭暴力防治月」,台中市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於19日舉辦「從#MET00 #WEDO」記者會,特別提出「33要」:呼籲大眾「拿掉性別刻板印象」、「拿掉性別暴力迷思」、「拿掉檢討與討論被害人」,用「3拿」的態度去除對性暴力受暴者的汙名化。也呼籲受害者面對性騷擾時,「要拒絕」、「要求助」、「要蒐證」,採取「3要」行動面對,勇敢拒絕性暴力。

  社會局長廖靜芝也於現場帶領防暴規劃師和社區民眾,高舉「33要」巨型手拿板,一起舉起「#METOO」和「#WEDO」手拿牌,齊聲高喊「33要,性別暴力零容忍!」


臺中市建造執照112年度考核成績出爐榮獲六都都會型甲組特優

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廣告

  自109年起,臺中市於內政部主辦的「建造執照與雜項執照核發項目」,連續4年蟬聯都會型甲組特優,去年度(112)分數更是獲得100分滿分的優異成績,肯定臺中市在「建造執照與雜項執照核發項目」上的行政管理及創新作為。

  臺中市近年移入人口漸趨攀升,帶動房市蓬勃發展,臺中市政府為確保建造執照的審查品質,貫徹建造執照抽查管理及行政與技術分立制度之目標,對已核准之建造執照案件,依規模按比例抽查其「建築設計」、「建築結構」、「綠建築設計」、「地基調查報告」內容,確保建築簽證品質與公共安全。臺中市也定期與建築師公會宣導缺失樣態及辦理教育訓練,以提升技師簽證品質。

  在建造執照審查程序上,臺中市政府亦推動多項建造執照審核精進業務,包含有:建造執照無紙審照「遠距審照」服務、建管得來速APP線上查詢申辦進度、擴充委託建築師公會審查業務範圍、決行層級扁平化等,讓建造執照審查作業不卡關,提升建造執照審查效率。

  近年臺中市佳績不僅顯示在成績上,更於113年初獲選為中央選定其他縣市觀摩城市,113119日,全國建築管理單位齊聚一堂,由本市展示近幾年的建管審核流程精進系統,及分享建造執照抽查作業方式。透過不同縣市的交流討論,更多關於建造執照與雜項執照相關管理業務推動執行的新想法,從臺中市漸漸發酵至全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