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勞工局設職災勞工服務窗口 提供多項服務助勞工重返職場 台中美術館啟動營運綠美圖預計明年底落成 臺中市副市長鄭照新出席 後憲荷松總會長交接典禮 為臺中首位後憲荷松總會長嘉勉 以數位力防護市民健康 台中通串連疫苗預約系統 馬習二會的另一層深意 中山醫大口腔醫學院 從數位化邁向精準化 推動台灣二次土地改革 廖學廣提「住者有其屋特別條例」 選不選黨主席?盧秀燕陷兩難 國會二次政黨輪替 要落實真正民主 依公理評論 依理思辨

各期雜誌 - 第 53 期

2024年4月 第 53 期 : 選不選黨主席盧秀燕限兩難

點選封面觀看完整雜誌

■ 正觀集

■ 封面故事

■ 政經論壇

■ 教育圈

■ 中論

■ 市政瞭望

■ 文化生活

■ 發行人:劉東皋

■ 總編輯:劉 燊

■ 副總編輯:王瑩

■ 主編輯:閻鳳婷

■ 特約撰述:楊文琳

■ 發行單位:中報雜誌社

■ 社址:臺中市西區五廊街29之4號6樓之4

■ 電話:(04)2223-5576

■ 信箱:[email protected]

■ 編印:鏵威有限公司   台中市西區五權一街76號 (04)2378-1569

■ 中華民國113年04月出刊

■ 定 價:每本68元

■ 劃撥帳號:22778405    戶名:中報雜誌社

正觀集-國會二次政黨輪替 要落實真正民主

文/林騰鷂       圖/網路擷圖

國會首次政黨輪替前的2015年12月8日,蔡英文在臉書上「承諾,2016年2月1日新國會誕生,民進黨會結合所有改革力量,組成「進步大聯盟」,改變台灣就從2月1日新國會開始!」,但如今8年已過,蔡英文背信忘諾,全未推動國會改革,那其歷史定位,恐是最會敗壞憲政的惡女,將受到臺灣人民最嚴厲的譴責!

被蔡英文拖延、荒廢八年的國會改革,在國會二次政黨輪替後,重新啓動,恐必須就這八年來,國會失去那些功能,究應如何修護,來全面檢討,而不是僅僅聚焦於總統赴立法院國情報告,應否常態化;立法院行使人事同意權機制;應否立即完善立法虛偽作證或藐視國會責任;以及國會行使調查權的正當性及法制化而已!

不過,基於公聽會主題的限制,我願先針對「如何落實國會調查/聽證權,以有效監督行政機關,並避免侵犯人民自由/隱私權」之討論提綱,表示我的意見!

首先,就國會調查/聽證權之範圍而言,司法院釋字第325號、第585號、第633號、第729號解釋,均肯認立法院調查權限,而所調查之事項,與憲法職權有重大關聯即可。是以,在落實國會調查權,修正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時,在法制架構上,只要符合權力分立與制衡原則、比例原則、法律明確性原則及正當法律程序即可!

值得特別指出的是,司法院釋字第325號解釋,雖指出,憲法增修條文施行後,監察院已非中央民意機構,其地位及職權亦有所變更,但大法官卻如憲法法條鸚鵡似的喃喃自語,認為:「原屬於監察院職權中之彈劾、糾舉、糾正權及為行使此等職權,依憲法第九十五條、第九十六條具有之調查權,憲法增修條文亦未修改,此項調查權仍應專由監察院行使」。此一釋憲的最大缺失,乃是只就法條表面解釋,而忽略了監察院已非國會,對於總統已無彈劾權限,且未把彈劾總統之調查權,移交給唯一國會的立法院!

因此,在本次修正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時,必須明確規定並充實,唯一國會的立法院,對總統、副總統提出彈劾案時之調查權限。同樣的,立法院對總統、副總統提出罷免案時,也應明確規定並充實立法院之調查權,以彰主權在民的憲政精神!

至於公聽會討論提綱第二點所示:「目前國會改革法案受聽證調查者包括公私部門,其中企業之營業秘密、研發機密及個人隱私,均可能因受調查而遭外洩」以及公聽會討論提綱第三點所示:「人民有不自證己罪的權利,各國法制均不得強迫人民自我入罪」,均屬移花接木、節外生枝、擴大渲染、意圖混淆,擾亂社會認知的惡行,是民進黨人毀棄對臺灣人民信諾,背離國會改革初衷,試圖阻擋立法院依憲合法建立調查權法制架構之歪樓邪行!

事實上,立法院調查權法制架構之建立,只是國會確保不被行政院及其所屬機關或受公權力委託之準行政機關,誤導、愚弄、惡意忽視或拒不提供關鍵文件、資訊,得以正確行使憲法職權的工具手段而已,也只是國會改革的起步而已!

國會改革的核心,其實是應進一步,透過調查權所獲得的真實資訊,優化預、決算案,法律案等之審議,以及強化行政命令審查機制,以確保人民之生計,改善人民的生活處境!

這八年來,蔡英文及主控國會的民進黨人,最對不起臺灣人民的,是全面敗壞了國會審議預、決算案,法律案及行政命令審查!

其中,最明顯的是,預算之胡編、亂審及延宕!

筆者2021年1月19日在雲論發表的(蔡英文主政,總預算亂審,連柯建銘都坦言「陋習」)一文中,就指出:「在蔡英文主政下,民國106、107、108、109會計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均未依《預算法》規定,在民國105、106、107、108年的11月底議決,而是分別拖到民國106年1月19日、107年1月30日、108年1月10日、109年1月20日才議決,分別晚了50天、61天、41天、51天」,嚴重違反預算法第51條之規定!

隨後,民國110、111、112會計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也都違反預算法第51條規定,不在民國109、110、111年的11月底議決,而是分別拖到民國110年1月29日、111年1月28日、112年1月19日才議決,分別晚了60天、59天、50天!民進黨這種擁有立法院過半很多席次,卻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敗壞預算法規定,直把人民「頭家」當「奴家」的行徑,實在令人憤怒!

不只預算審議違法延宕,預算審議之草率,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在2020年9月28日就曾赤裸裸的說:「去年的公務預算將近2兆元,委員會全部審完還刪不到30億元,後來就是用比例來處理,每年都是這樣。我也很清楚就是1.7%、1.8%或2%喊一喊而已」。他又說,中央政府總預算「幾百案都是凍結10%,提出報告後同意動支,坦白講這是立法院的陋習,真的不是很好」,但「真的不是很好」,民進黨人主控的立法院至今為什麼仍不從良、改正呢?

例如,民國113年度已經開始第4個月了,依預算法第51條,本應在民國112年11月底議決的民國113年度中央政府附屬國營事業單位及非營利基金,高達6兆2千餘億元之預算,至今仍未議決,如此荒唐怠惰,危害臺灣人民甚大!

再如決算審議方面,立法院議事處今年2月編印的立法專刊,在第137頁,對民國110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居然標記(依決算法第28條規定視同審議通過),這種立委在監察院審計長所提決算審核報告送達後,一年內未完成審議,視同審議通過之陋習邪行,民進黨人主控的立法院,實難辭其咎!又民國111年早已過了一年多,但立法院對民國111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之審議,至今也仍無下文!

若再回顧一下,近8年來,國會審議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的功能,明顯可知,都被民進黨人主控的立法院,敗壞得一蹋糊塗!審計部所提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均不在法定期間內完成審議,而逕行適用《決算法》第28條:「立法院應於審核報告送達後一年內完成其審議,如未完成,視同審議通過」之惡法規定,來放水、來敗壞中央政府總決算制度所要彰顯的,行政院透過決算向立法院負責;透過決算以解除中央政府機關所負之財務責任;透過決算公開財政事實,以利人民監督與考核中央政府;透過決算,防止浪費公帑;透過決算,作為中央政府行政效率考核的憑藉,以及透過決算,作為編製下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的參考等之種種功能!

至於立法院審議法律功能之敗壞,筆者2022年4月8日在臺灣時報發表的「立法委員亂提法律案的憲政禍害」一文中,就曾指出法律提案權,憲法在第五十八條、第八十七條只規定行政院、考試院有向立法院提出法律案之權。而大法官在釋字第三號、釋字第一七五號解釋中,才分別增加、肯認了監察院、司法院就其所掌有關組織及職權行使事項,得向立法院提出法律案。五院之中,憲法及大法官解釋之所以獨獨不提立法院有法律提案權,乃是源於「無人得自斷其案」(Nemo judex in causa sua)的拉丁法諺,立法院自不得自己提案、自己審議!

但背離常軌、敗壞憲政的是,立法院自行通過的立法院議事規則第八條卻規定立法委員在有十五人以上連署之情況下,可以提出法律案,而「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七十五條更規定,符合立法院組織法第三十三條規定之三人黨團,更得以黨團名義提出法律案,不受「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有關連署或附議人數之限制!這種荒謬違憲的法律規定,也就造成立法委員現時每年暴提近兩千個法律案,而行政院只提上百個法律案的荒唐情事!

又公民監督國會聯盟指出,立法院每會期真正審議法案的時間不長,時間短而法案數量多,造成立法、修法品質,自然不太好的憲政敗壞亂象!這也導致這八年來,在議決法律方面,立法院的績效非常不彰!

如這兩年來的立法院第二會期,均只制定3至5個法律案,通過不到50個法律修正案,而重要的法律案如管制貪腐的《揭弊者保護法》,更是足足拖延了八年,遲遲不制定,以致政商貪腐肥鼠橫行,這難道不也是民進黨人主控的立法院,對不起臺灣人民的過錯嗎?

值此國會二次政黨輪替之際,筆者深切的期盼,第11屆的立委們,除了積極建制立法院調查權之法制架構外,更應立即改善預、決算案,法律案之審議功能,及行政命令之審查機能,以落實真正的民主!(作者 林騰鷂/德國科隆大學法律學博士、東海大學法律系退休教授)


封面故事-選不選黨主席?盧秀燕陷兩難

文/劉東皋       圖/台中市新聞局網站

具有2028總統相的台中市長盧秀燕,到底要不要參選明年的國民黨主席?看似陷於兩難局面。

2024總統大選,盧秀燕因整合台中藍白合奏功,國民黨台中立委選舉大勝民進黨,加上中台灣國民黨女性縣市長眾多,在區域治理平台上,都與盧秀燕有相當程度的合作、結盟與凝聚關係,而盧秀燕的施政滿意度也屢獲媒體民調機構調查為之六都第一,讓盧秀燕成為下一屆最被看好的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沒有之一。

但雖然沒有之一,國民黨內卻非沒有人想與之競爭。中部一些國民黨資深黨員、包括曾任中常委人士,即認為現任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不但想繼續連任黨主席,還想要參選2028總統。回想2024總統大選提名及藍白合破局過程,朱立倫此一心思,確非不可能。

  • 盧秀燕選總統 黨內仍有對手?

朱立倫長於算計的個性,在政壇已傳言多時。例如,明知道沒有藍白合,政權必將送給民進黨賴清德,但他為何仍執意要在君悅飯店演出一場與郭、柯皆撕破臉的戲而破壞藍白合?若非台中市有盧秀燕與柯文哲、蔡壁如的合作默契,不可能在台中立委選舉大贏民進黨,如今的國會「未過半」的第一大黨,也就不會是國民黨,而是民進黨。

藍白合一破,藍營寄望的棄柯保侯效應又沒有發生,導致侯友宜得票數雖名列第二,但其得票卻還低於國民黨政黨票。這樣的結局,朱立倫或金溥聰未能預見嗎?如果可預見賴清德恐以近四成得票率而贏得選舉,為何又要故意讓侯友宜在君悅會上公布柯文哲轉給他的郭台銘有意退選的簡訊、破壞雙方信任卻又故意歸咎於柯文哲一方而導致藍白合破局呢?

2024藍白合破裂的最大得利者看似是賴清德(依照電視政論節目主持人陳文茜等人的解析,破壞藍白合讓賴清德得利,應該也是符合美國政府的期望),但賴並不是破壞藍白合的原兇,破壞藍白合現場的國民黨人最大得利者,應就是朱立倫。

  • 破壞藍白合 誰才是藍營最大獲利者?

試想,如果藍白合成功,不論是柯正侯副或侯正柯副,未來八年、甚至十六年,朱立倫都不可能有機會再選總統。何況,除了侯、柯之外,國民黨還有後起之秀盧秀燕、蔣萬安、乃至於張善政,在握有六都行政首長資源下、若再加上施政滿意度節節高,未來三十年,應都沒有朱立倫再選總統的機會。唯有破壞2024藍白合讓賴清德當選,朱才有於2028再選總統的機會。

然而,要想伺機再參選2028總統,朱立倫必得繼續連任黨主席、掌握黨機器,才有可能讓自己成為侯選人。藍營資深黨員推測朱立倫還要連任黨主席、並仍想著參選總統,並非沒有道理。

但從台灣社會健全發展、或是從國民黨的改革提升上,朱立倫續任黨主席會是國民黨的最好選擇嗎?

2021年朱立倫參選國民黨主席時,得票數僅85164票,得票率才45.78%,只贏第二名張亞中約2萬5千票;且總投票率也僅有50.71%。若以總選舉人數37萬711人來算,朱立倫只獲得國民黨員總人數的23%支持就當選黨主席,顯然代表性極為不足。

在去年5月國民黨徵召侯友宜參選總統之前,美麗島電子報所做總統可能參選人的支持度民調,國民黨人中朱立倫總是排名最後,而且,支持度甚至從10%到個位數都有。

  • 誰能為國民黨帶進新的社會支持力量?

朱立倫不像立法院長韓國瑜至今仍有一批韓粉的支持,也就是說,不論是國民黨內部的支持,或是社會支持度,朱立倫因自己擔任黨主席的種種行為措施,已將個人的社會支持力消耗殆盡,在黨內也欠缺願景號召、團結整合的力量。他如果續任國民黨主席,不太可能為國民黨帶進一股新的社會支持力量。

相對的,盧秀燕的高滿意度不僅來自於泛藍的支持者,柯文哲與民眾黨此次在總統票與政黨票大有斬獲,雖號稱是「白色力量」的支持者,但在總統投票日前的選前之夜,現場仍可看到手持國旗的年輕人與青年家庭,高聲吶喊著柯文哲當選,這些看人不看黨的青年選票,雖非國民黨的死忠票,但會因國民黨的領導人號召力而支持或投給國民黨候選人。

換句話說,國民黨主席及其率領的團隊若能帶給更多中間選民「新氣象」的觀感與實際表現,就能為國民黨帶進更多的社會支持力量。

極力推崇盧秀燕出來競選國民黨主席的台中市議員李中指出,包括吳敦義和朱立倫任黨主席期間,都要為國民黨最近三次總統大選失敗負責,尤其朱立倫,對於敗選就會下台的各項承諾都未兌現,還總是搞三搞四讓原本有勝選機會的2024總統大選輸得很難看,如果他再當黨主席,不是又可能搞破壞了嗎?

李中堅認,盧秀燕有再上一層樓選總統的能力和決心,但要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明年一定要參選黨主席;且他相信,只要盧秀燕點頭表示願意參選黨主席,各方支持力量自然會集結過來而順利當選。

  • 朱立倫難道不能周處除三害?

從盧秀燕的施政滿意度(社會支持度)及她目前在國民黨員中的聲望,她確是目前國民黨下任黨主席的最佳人選。但是,面對朱立倫的可能「競選」,盧秀燕卻恐會為了黨內「人和」而不參選。一名曾任中常委的國民黨人士說,他觀察盧秀燕擔任立委與市長多年,盧對外個性柔和而又不願得罪人,為避免與朱立倫競爭而造成黨內支持力量的分裂,她應該不會參選明年黨主席;但這名國民黨人士又說,盧秀燕如果不選黨主席,她下屆便也無法參選總統。

似乎國民黨內不少地方人士憂心,一旦朱立倫連任黨主席,未來可能繼續操弄2026九合一、直至2028黨內總統侯選人選舉。盧秀燕在2026市長任滿下台後,若不參選黨主席,恐受到朱立倫所掌控的黨中央故意掣肘而失去參選總統的機會。

話說回來,難道朱立倫會不顧自己在黨內與社會支持度極為不足之下,而仍「乾綱獨斷」的操弄黨內、堅持參選下屆總統嗎?他難道不可以至少為了國民黨的改革發展、舉辦一場公平公開的初選?對於那些對朱立倫已極度灰心、死心、「切心」的國民黨內人士而言,大概都認為,要朱立倫自行「周處除三害」,簡直比登天還難。


政經論壇-推動台灣二次土地改革 廖學廣提「住者有其屋特別條例」

文/劉東皋

「台灣必須推動第二次土地改革,提出住者有其屋特別條例,才能真正落實住者有其屋,造福平民百姓。」曾擔任汐止鎮長及立法委員的廖學廣,近二十年來深居汐止山上養蝴蝶,但仍心繫台灣社會發展。面對民進黨政府胡亂編列特別預算,他深感痛惡,也對自己埋下特別預算這一「禍根」感到自責。但特別預算在解決重大民生問題時,確具其強有力的功能。為了真正落實人民安身立命的居住權,「住者有其屋特別條例」是他認為推動台灣第二次土改最有效的工具。

「房屋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句話每在房地產市場炒作暴漲時,總是會被拿出來再講一遍。但台灣這三十多年來,並沒有因為這句話而遏制房地產市場的炒作與投機性,除了遇到九二一大地震或國際金融風暴等天災人禍外,台灣房屋住宅市場一再伴隨著人為炒作而不斷上揚。根本上,「房屋是用來住而不是用來炒」這句話,並沒有化為政府的首要政策目標。

「住者有其屋」第一項政策目標,就是要讓人民都有適切的房屋可以居住,第二項政策目標,則是要斷絕炒作者的炒作房地產的投機心態與行為。在法規的制訂上,必須同時雙管齊下,才能實現「房屋是用來住的,而非用來炒的」這句話的真實意涵。若沒有形成政策、並嚴訂法規後落實執行,執政者只是在每次房地產暴漲時才出來講講,根本就是空口說白話,毫無作用。

  • 住者有其屋 政府不能再空口說白話

廖學廣在1996至2002年擔任立委期間,為徹底整治基隆河、解決汐止淹水問題,幾乎以個人力量促動國民黨李登輝主政時期的立法院,提出基隆河整治特別條例,並在陳水扁上台後通過特別條例,以特別預算進行基隆河整治,終於讓汐止可以不再遭受淹水之苦。

於今,他認為,特別預算等同是授權給總統一張空白支票「隨便填」,若沒有節制使用,將如同蔡英文執政8年來濫開7兆多元的特別預算,供她獨裁運用,未來債留子孫好幾代,形同淘空台灣。

然而,通過特別條例編列的特別預算,如果運用恰當,將可以真正造福人民百姓。台灣早年實施耕者有其田及三七五減租政策,為二次大戰後台灣第一次土地改革帶來豐碩的政經成果,讓農民、百姓的生產力獲得釋放,也因土地改革而讓人民走向基本均富和樂的生活,穩定了政治、社會的發展。

  • 李登輝假口自由化 房地產成金融財團炒作標的

隨著國民黨政府假藉開放市場自由化、國際化,李登輝上台後更加放任無所忌憚,1980年代後期,在一波熱錢擁進台灣時,造成股市、房市齊漲,1989年引發了「無殼蝸牛」運動。但至今,無殼蝸牛也早淹沒在惡質資本主義的金融系統內,房價至今一波波上漲,年輕人多數望屋興歎,現今所謂躺平族,其實多數是因既無家世背景、再怎麼努力薪資都難以追上房價,讓許多年輕人寧願不婚、不生,只想顧好眼前的小確幸。

「要解決台灣居住問題,其實不難,最重要的是能大破大立。」廖學廣表示,只要依據「基隆河整治特別條例」當時的精神,跳脫既有法令的條條框框限制,落實推動,將能水到渠成。

「住者有其屋特別條例」首先要放寛住宅建地的建蔽率和容積率限制,「向天空借地」,只要環境許可,並透過公共設施配套,儘可能興建高層、超高層大樓容納當地有居住需求的一般人民進住。為解決貧富差距下300萬戶無款蝸牛的居住問題,政府得以便宜、寛廣的新宅,作為住者有其屋的公共政策所需住房,安頓無殼蝸牛。

此外,藉由舊都市更新,解決台灣廣達483萬戶的老舊公寓的更新問題。九二一大地震發生時,曾經造成台北北、中、南、東各地住宅倒塌,雖然在九二一之後,曾經有過補強及條正耐震法令,但超過30年以上的老舊房屋恐在一場相同或更大規模的地震下,將不堪一擊。4月3日震央來自花蓮的7.2級大地震,除了花蓮災情嚴重,各地也都傳出災情,若是再如九二一那樣,震央來自西岸北部或中南部,災害必然更加擴大。

  • 舊都市更新需有強制性 避免大地震災情

透過「住者有其屋特別條例」的訂定,舊都市更新必須加速且具一定強制性的推動執行。雖然台灣已有都市更新相關法規,但過多的框架與限制,對於改建30年或50年以上的舊建築,不論效率或效益都難以顯現。在住者有其屋特別條例中的都市更新辦法中,由中央政府為主導,地方政府配合,強制推動四、五十年以上的舊建築更新,重點仍在於,在因地制宜的條件下,需放寛容積及建蔽管制,並讓原所有者獲得優惠補償。

廖學廣舉台中火車站附近的舊街區建築物為例說,周邊建築有太多需要拆除重建,除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外,多數超過四、五十年的老舊建築,可提供更高容積率進行拆除重建,舊屋主可獲得比原來更高的住房建坪及原有地坪所有權,新建大樓則可往高空興建一倍或更多的社會住宅供青年或無殻族購買或租用。此一拆除改建的所有費用由政府

負擔,除原所有權人分回的建物及土地外,其餘所有權歸政府所有;新建的社會住宅未來租售,都由政府或委由專業機構經營管理。

  • 龐大經費透過特別預算編列 以外匯存底為擔保

不論是透過舊都市更新、或徵收市地重劃之土地、或運用台糖、台鹽等國有地,所新建、新增的社會住宅,宜仿照新加坡組屋政策,所有產權應屬政府所有,購屋或租屋者,只有使用權,以維護社會住宅價格不能隨市場波動為原則,並維持一定的社會住宅存量。

不論是徵收土地、或強制推動舊都市住宅更新,大幅增建社會住宅,所需經費自然極為龐大。但是,就如同目前的特別預算一樣,政府舉債興建、經營社會住宅,可不納入一般預算的編列,並以台灣既有的外匯存底作擔保,透過中央政府組成跨部會住者有其屋特別推動小組,先行於六都中推行,再按輕重緩急依序於其他縣市推行。

由中央政府強制推行住者都有其屋特別條例法的主要優勢,除了可由中央編列特別預算外,透過跨黨派通過法源、並由中央總責規劃推行,可避免地方政府民選首長或民代因為背後常有建設財團的支持而干擾政策的執行。

常有一些學者專家認為台灣國情不像新加坡,無法強制推行住者有其屋的組屋政策,但我們也應反思,為何同樣是以華人族裔為多數的新加坡人可以,台灣卻不行?為何早年可以實施耕者有其田,現在卻不行?是因為台灣實行所謂選舉民主制後,已與兩蔣時代的強人政治不同了嗎?

然而,所謂民主制度不是要依多數人民所需、解決大多數人民的民生經濟問題嗎?為何反而在進入選舉民主制度後,多數基層人民的居住民生需求反而更難以滿足、而卻更有利於建築、金融財團的利益呢?這難道是選舉民主制的目的嗎?所以,廖學廣認為,那都是一些既得利益者的說法和托詞,這也是他為什麼會認為,要落實住者有其屋政策、推出「住者有其屋特別條例」,主政者就必須要有大破大立的擔當和魄力。

  • 李登輝以降 政客為鞏固權位與金融財團掛勾

自台灣進入總統直接民選以來,為何不動產政策反而愈來愈有利於金融資本財團與建設集團?多數人民反而為了覓得一個安居之所而必須傾其所有、並貸款30年將自己幾乎一輩子辛苦勞動所得皆交付給了不動產、金融業者?

自李登輝以降,政客多數與資本集團結合,為了符合背後金主利益,政府假藉美國新自由主義之名,刻意放任惡質資本主義肆虐台灣,導致台灣今日貧富差距日大的主要因素來自於誰擁有土地、房地產資產的多寡,而非人民的知識能力或辛勤勞動的付出;也讓愈晚踏入職場的每一代年輕人,在平均薪資所得水準倒退下,反而要付出更高的購房成本,成為名符其實的屋奴。

住者有其屋特別條例,就是要翻轉人民平均薪資所得不漲、仍能有一合理的住房權利與住房成本負擔,讓多數青年與勞工不再遭受金融、不動產業者的相對剝削。

以新加坡為例,實施組屋政策達半個世紀,其每一代的青年,不論當時國民所得是兩萬美元、三萬美元,到如今的七萬美元以上,都只要負擔薪資所得的四分之一左右,即可擁有一生住房使用權;也因此,一代代新加坡年輕人才能有足夠、充裕的可使用所得,用於提升生活品質、提高子女的教育投資、投入自己技能的學習等。不像今日的台灣年輕人,工時高、薪資低,還要將辛苦累積的儲蓄都付給了高額的購屋頭期款,並以所得的四成、甚至五、六成,負擔長達30年的房屋貸款。導致台灣年輕人多數不婚、結婚也不想生育子女、更無力於提升個人專業技能與家庭生活品質。

唯有以住者有其屋特別條例,落實住者有其屋政策,才能解放一代代台灣年輕人遭受金融、不動產集團剝削的惡性循環,讓台灣年輕人願意致力於自我提升的投入,也能在自我提升的努力過程中,看到幸福生活的希望。


教育圈-中山醫大口腔醫學院 從數位化邁向精準化

文/閻鳳婷   圖/中山醫大口腔醫學院提供 提供

中山醫學大學1960年由牙醫師周汝川博士創校,牙科是創校的第一個科系,因而在資源、影響力及校友人數上,都具優勢,超過一甲子的用心經營,引進最新的教學儀器,建置功能更臻完善的口腔醫學院,在精準及預防醫學領域中,培育無數優秀人才造福社會。

  • 數位化教學提升效率更環保

中山醫大口腔醫學院院長陳俊呈說,中山醫大2001年成立口腔醫學院及研究中心,在十二層樓高的建築物內,可同時教學、看診、做研發,購入的設備,在全台醫學八院校,甚至是東南亞地區,也都是排得上名的先進,當時各校診療台及學生實習設備多為日製或台製,中山醫大則引進德國原廠製造,品質高端,價格也是最貴的設備。

2007年,讓學生在電腦上實習磨牙動作的第一代設備DentSim(VR),中山醫大一口氣便購入13台。2015年,荷蘭ACTA大學,及製造波音747、空中巴士模擬教學儀的航太產業公司MOOG,都投入牙科AR的教育開發,時任口腔醫學院院長張育超,派了包括陳俊呈在內共四位種子教師,赴荷蘭觀摩學習,並購入相關儀器,2019年完成數位教學中心的建置,教學模式從VR進入AR時代。

陳俊呈說,有AR介入的學習,能讓學生有足夠的了解能力,將自己的誤解與錯誤,在重複的電腦模擬裡面消除掉,之後再進入真正的臨床,會如此操作,是因2017年前後,台灣社會發生了一連串醫療糾紛事件,在新聞上發酵,而牙醫市場蓬勃發展,民眾的就醫福祉及醫師的診療能力,都受到社會的關切,在此時空背景下,衛福部及教育部要求牙醫實習醫學生要有足夠的、可被公信的診療能力,才能服務患者。

陳俊呈說,沒有使用電腦模擬前,學生以往的練習會有水氣回收,電及人工牙的大量消耗,樹脂牙為日本或德國製,一顆約70元,每年學生都會用掉數百顆,累積起來很可觀,也不便宜,數位化後,節省了很多經費,也更環保。

經過數位化提升,「精準」是下一個目標,口腔醫學院與有高端光學背景的蔡司公司進行產學合作,2023年11月顯微教學中心正式啟用,把教學和診療標準化、精準化,同時合作的還有中山醫大視光系。陳俊呈說,學生如果一開始沒有學到最標準步驟,當遇到更多的問題需解決時,就會增加處理的難度。

  • 強調預防醫學的重要

陳俊呈民國75年進入中山醫大牙醫系就讀時,中山醫大的口腔醫療服務隊已成立20年,這個具歷史及傳承的團隊,到國中小的服務由一至三年級學生組成,每年都會派老師、學生及校友牙醫師們去柬埔寨進行義診,吐瓦魯國王和王族們也會經外交部管道,每年到中山附醫診療兩次,中山附醫每年也會派牙醫師長駐當地,做好友邦醫療服務。

日本的牙醫到宅服務比台灣早了15年,為了讓無法下床、無法自行到醫院的就診者也能有完善的口腔醫療,學校派了重點老師,即現任系主任余權航教授,前往友校日本齒科大學取經。2010年中山醫大開始推行牙醫到宅服務,初期經費全由學校自籌,努力倡議了七年,牙醫到宅服務終於健保化,目前已有三大團體在北中南分頭進行。

人口老化、少子化影響的層面很多,醫療及看護人力不足,未來有更多的高齡人口需要受到照顧,老了牙齒不好,失智、咀嚼能力的喪失,會讓健康惡化很快。陳俊呈說,口腔非常重要,除了醫療服務,醫療的資訊與教育也需補齊,提高社會大眾的關心程度,才能從嚴重的病症拉回到預防的階段。

專長牙周病、人工植牙及口腔雷射的陳俊呈,在日本取得博士學位,許多牙醫的預防醫學與社會服務觀念都來自日本,他希望防止蛀牙的觀念能普及到剛出生的小孩,而牙周病與系統性疾病及人口老化、壽命的長短都有關係,日本在1995年對高齡人口的口腔提出「8020」口號,也就是80歲時,還能有20顆牙齒,保有最低口腔機能要求。

他強調,要達到這個目標,預防和保健很重要,早先「貝氏刷牙法」只是名詞,後來開始在國小做口腔衛生教育後,現已變成全民的基本知識,也了解定期做口腔檢查,是和做其他項目的身體檢查同等重要。

讓醫療資源從治療進一步往預防的方向走,是陳俊呈的願望。他說,臨床25年,許多患者不知牙周病除了刷牙程度以外,與壓力也有很大的關係,有些人因睡不好、最近有勞心的事,牙齦就腫起來,那時多會以為自己只是免疫力下降,事實上沒這麼簡單,壓力是現代人無法避免的生活型態,這是一個知識警報的落差,把這些重要因子同樣推廣給社會大眾,變成一種基本知識,讓大家在有意識的情形下,阻止疾病的發生,正本清源,才是預防醫學最主要的目的。


中論-馬習二會的另一層深意

文/劉東皋     圖/網路擷圖

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趁今年二訪中國大陸之際,於4月10日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再次見面。與2015年在新加坡馬習會不同的地方在於,當年馬英九仍是中華民國總統,習近平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代表的是兩方領導人的會面;但此次馬英九純粹就是一介平民,既已不代表中華民國,也不是國民黨主席;習近平若稱呼他為前國民黨主席則未免太過官樣而略感疏遠。既然兩人是以闊別多年的朋友再相會,習近平直呼馬英九為「馬先生」應該是以接待朋友的心情而稱呼他的吧!

馬英九則似乎一開始未曾開竅,以黨職稱呼習近平為「總書記」,後來才改口稱「習先生」。習、馬二人這次在北京相會,既非官方的互動,也非政黨的交流,習以朋友身分在北京盡地主之誼,且仍具有國家主席兼中國共產黨黨總書記的雙重身分,以如同接待重要貴賓的隆重禮儀接待馬英九,也算給足了馬英九這個「平民百姓」的面子。難怪,馬英九當天晚宴高興得喝到醉醺醺,結束後還要有人扶著返回下榻處。

出乎不少人意料之外的是,此次與馬再相見,習近平並未提兩岸終歸統一之語,反倒是強調兩岸都屬中華民族、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要不分裂國家、認同兩岸都是中國人,「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沒有什麼問題不能商量」、「沒有什麼勢力能把我們分開」;而即使制度不同、也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客觀事實。最後他則說,「我們是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來把握兩岸關係大局。」

  • 習近平未提兩岸統一 令許多人意外

綜觀習近平的談話,似乎存在兩個很重要的意涵,一是,只要認同是「華夏民族」中國人,任何心結都可化解,任何問題都可以商量。這裡,他強調的「中國人」,當然不是政治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所代表的「中國政府」治下之人,而是華夏中華民族。在此一認同下,則似乎除了一國兩制,聯邦或邦聯、乃至如前立法委員廖學廣所倡議的「中華第三共和」,彼此都可以談一談。

其二,習近平雖未談及兩岸終必統一,卻反而定調「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同屬中華民族」,也就是說,兩岸目前仍屬一個中國,不論屬於分裂或分治的現況,都還是同一個國家。而既然同屬中華民族,也仍同屬華夏中國,就沒有什麼不可談、及不可化解的事。

就以上兩個意涵,筆者便不免聯想起,當馬英九於4月4日前往祭拜黃帝陵時,陝西省長趙剛在宣讀祭文時說:「港澳背依后土,一國兩制,和舟共濟;寶島心繫根祖,兩岸一統,歷史必然。」此處,以「兩岸一統,歷史必然」,取代了「兩岸統一」,似乎早有預留伏筆、以與後來習近平的談話相呼應的意味。

  • 中國春秋大一統觀念與統一有所不同

一代大儒愛新覺羅毓鋆曾在授課時傳講公羊春秋大義,解釋華夏歷來「大一統」與統一的不同概念。「一統」天下與「統一」天下的意義不同,「一」為文化之始;一統為王道思想,而非如秦始皇以武力併吞六國的「統一」。

  若依此解,在趙剛提及「兩岸一統歷史必然」之後,習近平又宣稱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兩岸同胞既具有共同的血脈、文化、歷史,且既然沒有什麼不能談,也沒有什麼問題不能化解,則兩岸在賴清德上台後,在同屬中華民族的認同下,應也還不致於有兵戎相見的危機出現。

經過2024總統大選之戰,包括前國民黨立委蔡正元、邱毅、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媒體名人陳文茜等人的「充分揭露」後,台灣多數有點新聞閱聽水平的民眾,應都可以理解,目前藍、綠檯面上的首要政治人物,多有被美國政府收買或倚美求(政途之)榮的情況;蔡正元最近更說得明白,中共政府要解決兩岸統一問題,首要解決的對象是美國政府、而不是台灣民進黨政府,因為民進黨政府都聽美國的。

從賴清德的國防部長與國安人事任命,便引起眾多政論學者專家質疑背後有美國政府下指導棋。最近與一名退役多年的陸軍上校聊起邱國正為何能當上國防部長的問題時,他說,在馬英九任內擔任國防部長的高華柱,曾親自親自到邱國正宿舍敲門告知「你明天就調國防大學校長(占上將缺)。」

就這名退役上校對高華柱的了解,他指出,高喜歡用自己過去的屬下,升官常以自己帶過的下屬為主。但邱國正並非屬於「高華柱的人」,會提升邱國正,是因邱國正為「美國戰院」畢業的;而前往美國就讀戰院的高階軍官,通常會被美國政府接觸或甚至吸收,形成一堆親美派。時任總統馬英九會讓高華柱提升邱國正,「後面應有美國政府介入因素」。

從這名深度了解軍中實情的退役上校之說法,間接印證眾多新聞傳言,現有台灣的國防與國安體系,竟然包括人事升遷安排都有美國政府的黑手干預;民進黨政府所謂「台灣的主體性」,豈不成了迷惑善良台灣百姓的虛言妄語?

  • 軍中高層有不少與美國關係深的親美派

曾留學德國研究康德、出生於雲林北港的前立委朱高正,原是民進黨創黨元老之一,在台灣民主轉變過程初期,即被稱為「台灣第一民主戰艦」,但後來與民進黨理念不合而退黨。晚年淡出政壇,往返於兩岸講授易經、四書等,並開始以宋朝理學家朱熹第26代嫡孫自稱,曾著有「從康德到朱熹」、「易經六十四卦通解」等書。在台灣逝世後,由其家人安葬其骨灰於河南洛陽。

與滿族皇親愛新覺羅毓鋆(別名劉毓鋆、劉柱林)不同的是,朱高正土生土長於台灣,學習的也是西方著名哲學家思想,最後卻感於中華文化與思想的偉大,而致力於華夏文化的傳揚。一個是滿清皇族後裔,一個是土生台灣人,但都在晚年致於中華文化的鑽研與傳承(毓鋆1949年至台灣,105歲時於2011年在台灣過世;朱高正年僅67歲,2021年過世)。

台灣各界有不少名人受教於毓鋆大師,也有很多人了解朱高正曾為民進黨打拼的那段日子;想想他們原屬不同族群,卻都因接觸、了解並深感中華文化精深偉大而以宣揚、傳承中華文化為榮;對照現今藍、綠不同政黨的許多不學無術的漢族台灣人政客,只為了鞏固自己的權位財勢而刻意切割中華文化、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還利用執政權大搞去中國化與去中華文化,實在痛心台灣善良百姓一直被這些惡質政客的無恥操弄。

  • 眾多藍綠卑瑣政客比郭正亮還不如

3月底,與民進黨已分道揚鑣的前立委、政論名嘴郭正亮在網路節目上回答網民詢問時說,他要「正式的回答」,祖籍福建、已是四代移民的郭正亮,「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

郭正亮這位曾經參與撰寫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的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都勇於承認自己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但對照國民黨中一群擔心馬英九在馬習二會說錯話、或等著看馬英九笑話的卑瑣政客,連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都不敢說出口,也難怪,如今一介平民的馬英九倒成了國民黨內推進兩岸和平的唯一代言人了。(本文同時刊登於113年4月16日優傳媒電子報)


市政瞭望-以數位力防護市民健康 台中通串連疫苗預約系統

文/劉    燊

台中市疫苗預約系統從開放COVID-19疫苗預約,逐步整合不同種類疫苗,進一步優化,涵蓋幼兒與長輩等5類共20種疫苗,供民眾一站式預約,更與台中通APP串連,成為全台最便利的疫苗預約系統。

副市長黃國榮在4月16日於市政會議表示,疫苗預約系統除串聯台中通APP,現在可預約項目更多、更方便周延,這是加強為民服務很重要的措施。隨著流感與新冠疫情發展,未來會透過更多管道廣為讓市民善加運用。

數位治理局長林谷隆以「疫苗線上預約再優化—用數位力鞏固市民健康防護力」為題在市政會議進行專案報告。他指出,疫苗施打率是城市防疫的重要指標,線上疫苗預約是公共服務轉型數位化、智慧化的經典範例,數位局聯手衛生局推出「台中市疫苗預約平台」,已累積35萬人次使用預約服務,有效提升接種效率。

林谷隆說,數位局持續行銷台中通,並優化各種線上服務,包含疫苗預約、圖書館藏、市民陳情、福利資訊等。目前APP已累計238萬人次下載,持續協助市府跨局處數位轉型,推動台中朝智慧城市邁進。

衛生局長曾梓展補充說,經過跨局處一年多的努力,台中疫苗預約系統從幼兒、一般民眾到長者可施打的疫苗都涵蓋在內。每月15日起可預約至次月底,例如今年4月15日起,即可預約5月31日前的各項疫苗施打。

疫苗預約系統改版後,從國小入學前的幼兒常規疫苗,到65歲以上長輩的肺炎鏈球菌疫苗,疫苗種類跨越兒童到長輩。從原本每次僅能預約一種疫苗,改為一次可預約最多二種疫苗;並增加關鍵字搜尋功能,大幅提升服務便利性。預約時間也改為天天開放預約、提供24小時服務。歡迎市民朋友下載台中通APP或上台中市疫苗預約平台https://vaccine.taichung.gov.tw/ 查詢。


中市勞工局設職災勞工服務窗口 提供多項服務助勞工重返職場

臺中市政府勞工局為積極主動提供職災勞工與家屬相關服務,設置「職災勞工服務窗口」,提供職災勞工與家屬及時的協助,保障職災勞工權益並協助爭取相關資源以順利返回職場。

勞工局長林淑媛表示,為提供職業災害勞工服務及完整的職災權益保障,勞工局設置職災服務窗口,於第一時間給予職災勞工及其家屬充分心理支持與陪伴,適時提供相關服務資源,例如:職災權益諮詢、申請勞保給付、轉介勞資爭議協處或法律協助、提供心理社會支持、連結就業及生活扶助資源等,對於設籍臺中市之職災死亡勞工,並主動協助家屬申請市府職災死亡慰問金,以維護職災勞工權益,支持陪伴其家庭渡過危機,協助職災勞工順利重返職場,落實對職災勞工之照顧。

廖先生擔任粗工,於工地工作時自1樓高之處發生墜落意外,導致左下肢壞死性筋膜炎及左脛骨、腓骨骨折,住院治療約1個月。但廖先生傷口復原狀況不佳,左腳腫脹,導致行動不便,出門看診都需要請朋友載送。

「自工作受傷後生活陷入困境,收入無著落,房租付不出來、看診也沒錢…」,這是廖先生一開始接受服務時的描述。臺中市政府勞工局職災專業服務人員受案後,隨即進行關懷慰問。

職災專業服務人員於晤談了解後,得知雇主雖於出院時有支付醫療費用,但後續在廖先生職災休養期間,雇主並未依規給予足額的原領工資補償,致經濟生活陷入困境,因此職災專業服務人員除了提供廖先生職災權益諮詢,協助申請職災住院慰助金與轉介民間慈善單位給予經濟補助外,更連結本局行動律師資源,由專業律師擔任廖先生的調解代理人,幫助廖先生向雇主爭取該有的職災權益,這段期間職災專業服務人員陪伴廖先生給予心理上的支持與安慰並連結相關資源提供需要的協助,最後廖先生遭遇的困難一一獲得解決,在傷勢復原狀況穩定後,廖先生也順利返回職場工作。

在未接受職災專業服務人員服務前,第1次調解時,廖先生獨自一人面對雇主與包商,因為對勞動法令不熟悉及自身表達能力有限,致調解未成立。第2次調解時,在職災專業服務人員連結「行動律師調解代理人」資源,由勞工專科律師擔任廖先生的調解代理人,事先計算出合理補償金額,於調解會議上依法條相關規定,進而向雇主與包商提出職災補償請求,最終在行動律師的協助下,廖先生與雇主、包商在勞工局的勞資爭議調解會議上圓滿達成和解。

達成和解後,廖先生感謝職災專業服務人員及勞工局的協助,職災勞工的回饋也讓職災專業服務人員感動,雖然提供的服務是工作職責,但看到職災勞工獲得滿意的結果,也鼓舞了職災專業服務人員的工作士氣。

勞工局表示,勞工發生職災後,只要符合相關規定,職災專業服務人員會儘速協助職災勞工連結申請本局職災住院慰助金、失能慰助金及子女獎學金等各項補助或經過評估後協助申請生活補助。另外在重建資源部分,針對進行職能復健的職災勞工,連結職能復健津貼資源;亦針對僱用職災勞工的雇主,提供事業單位僱用補助及輔助設施補助等資源,以期降低雇主負擔風險,職災勞工重返職場更順暢,達到勞資雙贏的局面。

如有遭遇職災的勞工朋友正面臨與雇主產生的爭議或權益問題、家庭陷入困境或重返職場需求,職災勞工及其家屬可向「職災勞工服務窗口」尋求協助,請洽詢勞工局福利促進科(04)2228-9111分機35400。


文化生活-台中美術館啟動營運綠美圖預計明年底落成

文/劉燊    圖/台中市政府新聞局網站

台中市立美術館經多年籌備,於在3月1日正式啟動營運,首任館長找來曾任嘉義市立美術館長的賴依欣上任;由知名國際建築師妹島和世操刀設計的台中綠美圖,預計在明年底落成開館,屆時將成為國內首座美術館與圖書館共構的世界級地標。

「台中綠美圖」由妹島和世及西澤立衛設計,透過8大建築體串聯台中市立美術館與台中市立圖書館,位於水湳經貿園區內的中央公園,擁有「公園中的圖書館、森林中的美術館」美稱,落成後將成為大台中地區地標型藝文場館。未來將收藏展示台中百年來的重要且豐碩的藝術作品,也將成為展現城市高度現代化、國際化的重要象徵。

美術館外觀由玻璃帷幕及金屬擴張網構成,柔和建築與綠地之間的界線,創造空間通透與流動性。作為專業的美術館,綠美圖設有教育推廣空間和恆溫恆濕的典藏庫房,另設有5間大型展覽室。挑高的26公尺的大廳,寬敞闊度,已可預見會成為民眾拍照打卡的超人氣景點。

賴依欣擁有英國倫敦大學皇家學院媒體藝術學士、西敏大學視覺文化研究所碩士及博士學位,擅長當代藝術策展、視覺文化研究、藝術教育推廣與文化展演等領域,曾帶領嘉義市立美術館走過籌備及開館營運期,擁有完整豐富的學經歷與藝術行政經驗。

台中市立美術館預計明年底開館啟用,正式開館前將陸續規劃辦理各項活動,對藝文有興趣的各地民眾,可上網追蹤台中市立美術館的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chungArtMuseum/),掌握最新動態訊息。


臺中市副市長鄭照新出席 後憲荷松總會長交接典禮 為臺中首位後憲荷松總會長嘉勉

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荷松總會3月9日舉辦「第九屆、第十屆總會長交接暨理監事及幹部授證典禮」,臺中市副市長鄭照新代表市長盧秀燕到場恭賀並表示,荷松總會自成立以來,張總會長是首位出任後憲荷松總會長的臺中市民,不僅是臺中的榮耀,更是臺中的驕傲,期勉張總會長承先啟後,帶領總會再創新猷。

鄭副市長指出,中華民國憲兵是一支擁有優良軍風的部隊,首重紀律團結,更是國軍體系之中相當重要的一環,不僅擔負整飭軍紀的責任,更執行守護中樞、特種勤務的重要任務,後憲先進們退伍之後,更秉持「一日憲兵,終身憲兵」的精神,積極參與關懷弱勢及捐血活動等社會公益以及協助治安維護等,在社會的各個崗位上持續付出,實踐「前憲後憲,共守家園」的目標,可說是國家及民眾的棟樑。

鄭副市長說明,張總會長曾服役於號稱「天下第一營」的憲兵211營,擔任總統府衛哨勤務,戍衛國家元首安全,退伍後,在中華電信服務期間,並加入臺中市後備憲兵聯絡中心,積極參與各項幹部聯誼及關懷弱勢等公益活動,曾任臺中後憲主委,協助推動臺中市後憲組織,縣市合併後更曾擔任臺中市後憲荷松協會執行長、後憲總會常務理事長等要職,推展後憲事務及各項活動盡心盡力,此次接下全國後憲荷松總會長一職,將代表臺中對全國後憲組織有更好的貢獻。

鄭副市長提到,市府與臺中市後備憲兵荷松協會長期協力推廣公益活動、市政推展及全民國防教育宣導等,感謝後憲先進對於社會、全民國防及公益的貢獻,相信市府未來與全國後憲荷松總會及臺中市後憲荷松協會將有更加綿密的合作,市府將作為憲兵及後憲朋友的最佳後盾,攜手同心讓臺灣更進步、社會更和諧。

市府民政局長吳世瑋表示,荷松總會在創會郭總會長及歷任總會長的經營與付出之下,展現豐碩成果。而在市府與臺中市後憲荷松協會長期良好互動的基礎上,新任張總會長有心為憲兵努力,臺中市政府必定全力支持,將憲兵團結一心的精神感染整個社會。